荒林无空枝,幽瓦有高陇。
飞飏窥已眩,摧压听还凶。
渔舟平系舷,樵屩没归踵。
北风(běi fēng)的意思:指寒冷的北风,比喻严寒的天气或环境。
避卧(bì wò)的意思:避开危险,躲避危险的处境。
称贺(chēng hè)的意思:表示向人们祝贺或庆贺。
尘滓(chén zǐ)的意思:指尘土和杂质,比喻不值得重视的东西或人。
传呼(chuán hū)的意思:传呼是指通过传递信息的方式传递消息,类似于现代的传真或短信。它强调了信息的传递速度和效率。
川涂(chuān tú)的意思:指水流泛滥,河流泛滥成灾。
当敌(dāng dí)的意思:指对敌人采取积极的态度,毫不畏惧地与敌人作斗争。
飞飏(fēi yáng)的意思:形容飞翔或奔驰的样子。
风散(fēng sàn)的意思:风吹散了,形容事物被分散或散失。
韩子(hán zǐ)的意思:指一个人为了迎合上级或权贵,不顾原则、道义,甚至背离自己的本心而做出违背良知的事情。
河汉(hé hàn)的意思:指银河,也用来形容非常遥远的距离。
江海(jiāng hǎi)的意思:指江河和海洋,也泛指辽阔的水域。
空枝(kōng zhī)的意思:指没有结果、没有实际意义的事物或行为。
霾昏(mái hūn)的意思:指因大雾、烟雾等天气影响而昏暗不清。
千钧(qiān jūn)的意思:形容重量或力量极大。
巧丽(qiǎo lì)的意思:形容事物精巧美丽。
胜负(shèng fù)的意思:指战胜或失败的结果。
失色(shī sè)的意思:指颜色变得暗淡、失去光彩,也可用于形容才华、能力等方面的相形见绌。
水波(shuǐ bō)的意思:指水面上的波浪,比喻事物的变化或波动。
物象(wù xiàng)的意思:
(1).外界事物。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耽虚好静,羡此永生,独驰思於天云之际,无物象而能倾。”
(2).物体的形象;事物的现象。 晋 王谧 《答桓太尉难》:“良以冥本幽絶,非物象之所举;运通理妙,岂粗迹之能酬?”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北歷 覆釜堆 东,盖以物象受名矣。”《文献通考·经籍九》:“ 汉 魏 间人所为文,名有‘连珠’者,其联贯物象以达己意。” 清 刘大櫆 《<张秋浯诗集>序》:“乃縈情於歌咏,寄志乎风骚,比拟辞华,雕鏤物象。” 叶圣陶 《隔膜·阿菊》:“他的视官不能应接这许多活动不息的物象。”
(3).文艺作品所创造的典型形象。 郭沫若 《就目前创作中的几个问题答<人文>编者问》:“像 鲁迅 笔下的 阿Q 就是‘生活中由可憎亦复可怜的偏狭观念所造成的卑鄙可耻的物象’的集大成,但 鲁迅 的主旨是叫我们必须加以毁灭。”
(4).景物,风景。 唐 杜牧 《题吴兴消暑楼十二韵》:“晴日登攀好,危楼物象饶。” 宋 梅尧臣 《依韵和晏相公》:“一为清 潁 行,物象颇所览。” 清 陈恭尹 《早发新塘浦舟中作》诗:“物象交晦明,峯云屡开闔。”
(5).物候现象。《人民日报》1959.11.9:“号召全台总动员,人人献农谚,人人观天象、看物象,人人参加整理资料,人人做预报。”
无种(wú zhǒng)的意思:没有后代、绝后、断种。
羲和(xī hé)的意思:羲和指的是太阳和月亮,也用来比喻和谐相处、和平共处。
闲冗(xián rǒng)的意思:多余、繁琐的事物或言语
阳气(yáng qì)的意思:指人体内具有活力和生机的力量,也指事物中蕴含的积极向上的能量。
一毛(yī máo)的意思:指极小的数量或价值,相当于一分钱。
阴拱(yīn gǒng)的意思:指人死后的坟墓或棺椁。
渔舟(yú zhōu)的意思:渔舟指的是渔民的船只,也常用来比喻平凡而朴实的生活。
照曜(zhào yào)的意思:指光芒明亮照耀,形容光彩照人或才华出众。
争光(zhēng guāng)的意思:争取荣誉和光彩
作花(zuò huā)的意思:指人表现出色、出类拔萃,引人注目。
这首诗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所作,名为《和冲卿雪诗并示持国》。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于国家大事和个人情感的深刻体会。
开篇“地卷江海浮,天吹河汉涌”两句,以宏大的画面展现了天地间的壮观景象,水涛涛、云翻腾,显示了一种强烈的动力美。紧接着,“北风散作花,巧丽世无种”描绘了北风带来的变化,使得世界变得色彩斑斓,如同奇花异草般美丽,但又是世所罕见。
诗人通过“霾昏得照曜,尘滓归掩拥”表达了一种从混沌到明朗的转变,以及自然界中物质循环的哲理。随后,“荒林无空枝,幽瓦有高陇”则描绘了一个荒凉而又充满历史感的场景,给人以深邃和孤寂之感。
“分才一毛细,聚或千钧重”两句,用对比的手法表达了事物从微小到巨大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所蕴含的力量。接着,“飞飏窥已眩,摧压听还凶”则通过对比轻盈与沉重、动静相宜的描绘,展现了一种自然界中的强弱对比。
“渔舟平系舷,樵屩没归踵”两句,以渔舟和樵夫的活动为背景,表达了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们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场景。而“空令物象莹,岂免川涂壅”则是对这种生存状态的一种哲学思考。
诗中还包含了一些关于光影、色彩变化的描写,如“争光姮娥妒,失色羲和恐”,表现了对于美好事物的渴望与惧怕,以及时间流逝带来的变迁。随后,“赖逢阳气蒸,转作水波溶”则是对自然界中生命力和变化的一种赞美。
最后几句“舞庭称贺严,扫路传呼宠。冲游谢壮少,避卧甘闲冗。吴侯绝俗唱,韩子当敌勇。胜负观两豪,吾衰但阴拱”则是对历史人物的赞颂,以及作者个人对于时事和人生的感悟。
整首诗通过丰富多彩的景象描绘和深邃的哲理思考,展现了王安石作为政治家与文学家的双重身份,以及他在宋代社会中的卓越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