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白杨(bái yáng)的意思:指人的形象或事物的特征与白杨树相似,形容某人或某事物的特点鲜明、突出。
不成(bù chéng)的意思:表示事物不能达到预期的结果或目标,也可表示否定的意思。
红粉(hóng fěn)的意思:指女子的美貌和妆饰。
见说(jiàn shuō)的意思:指被人传颂或议论,形容某人的名声或事迹广为人知。
洛阳(luò yáng)的意思:指文化名人或作品在洛阳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尚书(shàng shū)的意思:指古代官职,掌管文书、文件的官员,也泛指书籍、文书。
上来(shà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从下往上或由远处移动到近处。
说白(shuō bái)的意思:表达真实的情况或事实,没有掩饰或夸张。
争教(zhēng jiào)的意思:指竞相争夺教职或求学机会。
- 注释
- 今春:今年春天。
客:旅客,这里指拜访过尚书墓的人。
洛阳:古都名,位于河南省,这里指客人来的地方。
回:返回,回来。
曾到:曾经去过。
尚书:古代官职名,这里指某位已故的大臣。
白杨:一种树木,易于生长,常用于墓地。
堪:能够,可以。
作柱:作为建筑物的支柱。
争教:怎能让,怎可使。
红粉:古代对美女的代称,这里指尚书生前的爱侣或侍妾。
不成灰:不化为尘土,比喻人去世,美貌不再。
- 翻译
- 今年春天有个客人从洛阳回来,他说曾去过尚书的墓地。
看见那里的白杨树坚硬得可以做栋梁,怎能料到墓前的红粉佳人已化为尘埃。
-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历史与自然景观交织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之手。诗中的“今春有客洛阳回”表明了时间和空间的背景,是在春天,有位游子返回洛阳,而“曾到尚书墓上来”则指这名游子曾经拜访过历史上的尚书(官职名称)之墓。
接着,“见说白杨堪作柱”一句,通过对白杨树的描绘,展示了自然界中生长着的大树,它们可能被用来制作建筑用的柱子。这里的“白杨”指的是白色的杨树,而“堪作柱”则暗示了这些大树的坚固与实用。
最后,“争教红粉不成灰”一句,通过对鲜艳的花粉(红粉)和坚不可摧的事物(不成灰)的比喻,表达了一种历史长存、坚固不朽的意象。这里的“争教”意味着竞相展示或强调,而“红粉”则可能指的是鲜艳的花瓣或者是用来装饰建筑的红色粉末材料。
整体而言,这段诗句通过对自然景观与历史遗迹的描述,展现了诗人对于坚固、长存和生命力的赞美,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过往历史的尊重与怀念。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过五丁峡
涉水复涉水,登山复登山。
行行不计程,日日山水间。
及兹五丁峡,蜀道方险艰。
水多洪涛恶,山有乱石顽。
梁摧乃能渡,梯绝无由攀。
我马毛已焦,我仆力已孱。
岂因筋骨劳,而使涕泪潸。
幽林好鸟鸣,听之心自闲。
西南六诏地,此去何时还。
斯须敢忘君,咫尺不违颜。
愿承风八翼,直上天九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