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三暮四昔尚童,踰七望八今成翁。
见佛未肯右肩袒,对客尝称左耳聋。
不及(bù jí)的意思:不如;不及格;不及时
断腕(duàn wàn)的意思:指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做出牺牲,尤其是舍弃自己的利益或重要的东西。
耳聋(ěr lóng)的意思:形容人听力变得非常差,或者指人不听劝告,固执己见。
禁中(jìn zhōng)的意思:指被禁止进入的地方,也用来形容被限制或禁止的事物。
菁华(jīng huá)的意思:指精华、精髓,也可指最好、最优秀的部分。
老病(lǎo bìng)的意思:指久病不愈,或年老体弱。
自怜(zì lián)的意思:自己可怜,对自己感到怜悯或同情。
朝三暮四(cháo sān mù sì)的意思:比喻人心不定,经常变换主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自我反思的内心世界,通过对比年轻时和老年之间的巨大变化,表达了对青春逝去、岁月流转的无奈感慨。诗中的意象丰富,语言生动,情感真挚,是一首颇具哲理的咏叹时光之作。
"朝三暮四昔尚童,踰七望八今成翁"两句,描绘了人生的迅速流逝。年轻时不懂珍惜,如同早晨的三个时辰和晚上四个时辰一样短暂,而到了老年,却如同走过七个步伐就望向八岁一样匆忙。这两句通过对比,表现了时间飞逝,人生易逝的主题。
"见佛未肯右肩袒,对客尝称左耳聋"则是诗人表达自己性格坚韧、不随波逐流的一面。这里的“佛”和“客”可理解为外界的诱惑或要求,而诗人选择了拒绝,这种自我控制力强的个性特点,透露出诗人的独立与坚持。
"叩额有疏拜墀下,断腕无麻纳禁中"进一步强化了这种不随波逐流的形象。这里的“叩额”、“断腕”都表达了一种决绝和牺牲的精神,而“拜墀下”、“纳禁中”则是对内心坚守某种信念或原则的描写。
最后,"自怜老病菁华竭,不及花枝岁岁红"两句,则是诗人面对自己衰老、疾病缠身,无法再像年轻时那样活力四射,不禁感慨万千。这里的“菁华”指的是生命的精华已经耗尽,“花枝岁岁红”则是外界自然界的生机勃勃,这种对比强化了诗人内心的哀愁和无奈。
总体来说,诗中通过对时间流逝、个性坚韧与衰老无常的反思,展现了一位智者面对生命最后阶段时的心路历程,是一首深邃而感人的咏叹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