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蟢子》全文
- 鉴赏
这首诗以蟢子(蜘蛛)为题材,借物抒情,寓含深意。诗人通过蟢子在屋角吐丝、收丝的行为,将其比喻为谄媚之人,暗示这类人在社会中如同蟢子一般,善于伪装与取巧。"谄夫于汝是同流"一句,直接点明了这类人的本质,即他们与那些谄媚者同流合污,共同追求个人利益。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述蟢子带来的“喜”与“忧”。这里的“喜”可能是指蟢子在某些情况下带给人们的正面影响,比如捕捉害虫;而“忧”则可能指其在其他情境下带来的困扰,如破坏织物或给人带来心理上的不安。通过这种对比,诗人表达了对复杂人性和社会现象的深刻洞察。
最后,“不道闲人更隐忧”一句,进一步深化了主题。诗人指出,不仅仅是那些被谄媚者所影响的人会感到忧虑,就连看似无关紧要的“闲人”也会因蟢子的行为而产生隐忧。这不仅反映了诗人对社会现象的广泛观察,也体现了他对人性和社会关系的深入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蟢子这一形象,巧妙地探讨了人性中的复杂性、社会关系的微妙之处以及个体在其中的微妙位置,具有较强的象征性和哲理性。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先期史恭甫来同游茅山家人已迎至镇江矣月十二日也意其连夜归报速来予已到山二日至望之暮犹未至岂为泥雨所阻欤或赈饥之务未暇欤未可知也因作二诗唁之·其一
恭甫铨曹期不来,兴高迹滞令人猜。
鸣鞭走马通宁报,捷径冲泥冒雨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