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9日(农历三月廿二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其四》
《过白沙竹枝歌六首·其四》全文
宋 / 杨万里   形式: 词  词牌: 竹枝

东沿西溯浙江津去去来暮复晨。

上岸牵樯推稚子,隔船招手乡人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江津(jiāng jīn)的意思:指江河交汇的地方,也可比喻事物相交的地方。

来暮(lái mù)的意思:指夜幕降临,天色渐暗。

来来(lái lái)的意思:形容事物频繁地来回出现或重复发生。

去去(qù qù)的意思:离开,走开

去来(qù lái)的意思:指人来去的动作或事物的往来。

上岸(shàng àn)的意思:指摆脱困境、获得成功或安全地到达目的地。

乡人(xiāng rén)的意思:指与自己在同一乡村、出生地的人,也可指与自己有相同背景、共同经历的人。

招手(zhāo shǒu)的意思:用手示意或挥手向人示意。

浙江(zhè jiāng)的意思:指事物的变化、发展迅速,如浙江江水激流涌动,喻形势瞬息万变。

稚子(zhì zǐ)的意思:稚子指的是幼稚的孩子,也可以用来形容成年人言行幼稚、不成熟。

翻译
向东又向西,沿着浙江的渡口前进,
一日又一日,从傍晚到清晨,不断往返。
注释
东沿:向东行走。
西溯:向西溯流而上。
浙江津:浙江的渡口。
去去来来:频繁地来来往往。
暮复晨:从傍晚到清晨。
上岸:登上岸。
牵樯:拉着船绳。
推稚子:推送着小孩。
隔船:隔着船只。
招手:挥手示意。
认乡人:辨认乡亲。
鉴赏

这是一首描绘旅途生活的诗句,通过动人的景象和生动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家乡的深厚情谊。诗中的“东沿西溯浙江津”表明行者在江南地区旅行,长江的水流不息,就像时间的流逝无常。而“去去来来暮复晨”则透露出旅途中日夜相继、不断重复的情景,反映了诗人内心对时间流逝和生活变迁的感慨。

接下来的“上岸牵樯推稚子”描绘了一幅温馨的画面,旅行者在岸边牵着小船的木柄(樯),推动船只,同时也可能是在照顾年幼的孩子。这种平凡而又充满生活气息的情景,使人感受到诗人的亲切与温暖。

最后,“隔船招手认乡人”则是诗人在旅途中遇见同乡时,隔着船只挥手打招呼,以寻求那份归属感和乡土情。这不仅体现了对故土的眷恋,也展示了一种跨越距离的心灵慰藉。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和日常生活细节的刻画,流露出诗人对于家乡的情感,以及旅途中对时间、空间和人际关系的深刻体验。

作者介绍
杨万里

杨万里
朝代:宋   字:廷秀   号:诚斋   籍贯: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   生辰: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

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汉族江右民系,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大臣,著名文学家、爱国诗人,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四大家”(又作“中兴四大诗人”)。因宋光宗曾为其亲书“诚斋”二字,故学者称其为“诚斋先生”。
猜你喜欢

属疾

暂困秦王痔,无疑广客蛇。

职清唐内相,宅僻鲁东家。

行药虹梁阔,披襟蕙径斜。

香凝虚白室,露泫紫微花。

冰饮何尝热,琼餐益自嘉。

熊经仙有术,龟息寿无涯。

珍簟裁湘竹,轻巾覆越纱。

逍遥成雅咏,属和肯容巴。

(0)

七夕

灵匹迢迢驾七襄,暂陈云幄对星潢。

已看素魄过三让,何用华灯更九光。

玉腕双丝轻宛转,霞衣杂佩暗丁当。

谁言巧意能胜拙,祇见鸠闲鹊自忙。

(0)

白河逢雁

白河见归雁,顾我影徘徊。

忆昔从此逝,相看经岁回。

春生聊自乐,乡近不须哀。

为问经南国,能无尺素来。

(0)

寄和赵章泉

章泉先生虎豹章,馀子骇逐狐兔藏。

少陵游不返衡湘,孤吟风月老林塘。

鴐鹅不送我置傍,怅望空劳水一方。

广文别日天未霜,殷勤寄音示无忘。

新诗写作鸿雁行,怜我病骨犹嵇康。

续貂聊复寄归航,宫墙百雉如金汤。

登门岁月知何当,江湖极目烟波沧。

(0)

送卫汝积归句曲

楼冈亭谷万山西,缥缈炊烟出翠微。

归路正当清昼永,离怀莫怅白云飞。

学医要使人无费,问道须知昨已非。

好向庭闱商略此,短章中或有玄机。

(0)

过兰亭书堂

兰亭拟金谷,逸少比季伦。

史臣作此语,无异屠沽人。

君看兰亭墨,岁久迹岂陈。

当时本嬉戏,后世乃见真。

我行适春暮,及此禊饮辰。

墨池奏环玦,书堂暗松筠。

堂中有遗像,俨坐遗冠巾。

情知金堂仙,可望不可亲。

物色倘见之,欲去犹逡巡。

(0)
诗词分类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惜春 惜时
诗人
舒邦佐 宋湘 袁中道 陈楠 葛长庚 赵湘 申时行 李世民 杨奂 海瑞 徐凝 冯延巳 夏完淳 张可久 曹邺 归有光 陈赓 党怀英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