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汴京纪事二十首·其一》全文
- 注释
- 帝城:指京都,古代对首都的尊称。
王气:古代认为帝王出生或统治的地方有龙气,象征权力和吉祥。
妖氛:形容不祥或邪恶的气氛。
胡虏:对中国北方或西北部游牧民族的蔑称。
易君:更换君主,指政权更迭。
太平遗老:经历过太平盛世的老年人。
南云:可能指代南方,也可能象征国家或故土。
- 翻译
- 京城的帝王之气混杂着邪恶的气息,胡虏怎会知道这里频繁更换君主。
仍然有经历过太平盛世的老者存在,他们时常向着南方流泪。
- 鉴赏
这两句诗描绘了一种国家动荡、帝都沦陷的景象。"帝城王气杂妖氛"中,"帝城"指的是国都,"王气"是皇权的象征,而"杂妖氛"则暗示着一种混乱与邪恶的气息。这两词交织在一起,展示了一个政权衰败、社会秩序失衡的场景。
接下来的"胡虏何知屡易君"表达的是对外来侵略者无情变换君主的不解与愤慨。"胡虏"通常指代北方或西域的少数民族,这里可能是指入侵中原的外族势力。而"屡易君"则是说这些外来势力不断地更换他们控制下的统治者,显示出对传统秩序的破坏和不尊重。
第三句"犹有太平遗老在"表现了诗人对于仍然存活着、见证过太平盛世的老人的一种怀念。这些老人是历史变迁的见证者,他们对往昔的记忆如同对失去美好时光的缅怀。
最后一句"时时洒泪向南云"则充满了深沉的情感。诗人通过这些老人的眼泪和他们望向南方(古代帝都多在北方,故而南方往往代表着失去的国土与王朝)的举动,表达了一种对国家命运、对传统文化的哀叹,以及对于逝去时光无法挽回的无奈。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深含历史沧桑之感,通过对过往美好时代的追忆和现实苦难的揭示,抒发了诗人对国家兴衰、社会动荡的忧虑,以及对于失去的传统与秩序的无限哀思。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