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句·其一》
《句·其一》全文
宋 / 释赞宁   形式: 句  押[虞]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气(chūn qì)的意思:指春天的气息或氛围,形容春天的景象或气候。

工夫(gōng fu)的意思:指时间、精力和努力所花费的工夫。

开合(kāi hé)的意思:指事物的状态或情况发生变化,由闭合转为打开或由打开转为闭合。

浪花(làng huā)的意思:比喻人的精神风貌或事物的表面现象。

气力(qì lì)的意思:指体力和精力。

浅深(qiǎn shēn)的意思:形容程度浅或深。

山黛(shān dài)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景色优美。

深春(shēn chūn)的意思:指春季时光已经深入到了季节的后期,春天已经发展得很成熟,具有鲜明的春意。

水工(shuǐ gōng)的意思:指在水上工作的人,也泛指与水相关的工作。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山色与水波的生动景象。"山黛浅深春气力",运用比喻手法,将山色比作女子的黛眉,通过"浅深"二字展现出春天山色的层次感和生机盎然,仿佛春的气息赋予了山峦以活力。"浪花开合水工夫"则描绘了水面波光粼粼,浪花时而绽放时而合拢,如同自然的巧妙工笔,展现了水的动态美和季节的韵律。整体而言,这句诗富有画面感,细腻地捕捉了春天的韵味,体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敏锐观察和赞美之情。

作者介绍

释赞宁
朝代:宋

释赞宁(九一九~一○○一),俗姓高,吴兴德清(今属浙江)人。后唐天祐十六年生,天成中出家,清泰初入天台山(《小畜集》卷二○通南山律,时人谓之“律虎”。吴越中,置为两浙僧统,赐号明义宗文。入宋,改赐通慧大师。初补左街讲经首座、知西京教门事。真宗咸平元年(九九八),充右街僧录。三年迁左街(《咸淳临安志》卷七○)。四年卒,年八十三(《释氏疑年录》卷六)。一说咸平二年卒(《释氏稽古略》卷四)。《西湖高僧事略》等有传。今录诗八首。
猜你喜欢

题友人南游诗后次韵

断云宫树似曾经,怅望天南帝子灵。

春水帆悬三楚白,夕阳人入万山青。

劳劳尘世身如叶,草草浮生鬓欲星。

岂是不归甘浪迹,东风杜宇太丁宁。

(0)

题花南老屋

重画春风旧钓矶,药畦花町已全非。

南邻父老犹能记,红板桥东白板扉。

(0)

谢文节公卜卦砚歌

宋亡江南无人才,文节一语千秋哀。

椒圃坪及建阳市,公所难者非一死。

死谢天下死可矣,存恢复想生乃是。

义旗不举心难明,但说余年报亲耳。

当公辛苦卜卦时,茫茫四海几人知。

人民城郭都如故,忍把兴亡归气数。

沧海今更几百年,卜卦砚尚能流传。

相看不暇辨真假,纷纷托兴留诗篇。

微物犹为后人重,大节得非公自全。呜呼!

宋亡死事尚有人,文信国外无公贤。

(0)

惠山寺听松石歌

古华山寺高崔巍,旧有双松倚石埼。

灵根入地一千丈,老干插天数十围。

龙髯落落耐霜久,乔枝高处碍北斗。

晴昼常为风雨吟,三更或作蛟龙吼。

桃花坞下听松庵,亦有万木松与杉。

岂如此松有灵异,盖影常荫瞿昙龛。

松旁有大石,可以供偃仰。

篆字模糊绿苔长,游人到此倚枯筇。

坐听松风石床上,忽然动地声如雷。

惊涛怒卷沧溟来,琳宫贝阙恍摇撼。

山鸣谷应愁崩摧,此时股战胆寒裂。

坐使耳聋神气夺,得毋共工战斗酣,头触不周天柱折。

每逢匝月阴雨时,树下往往潜蛟螭。

人言白日飞霹雳,阴火烧死虬龙枝。

空心断节无遗迹,留得阶前听松石。

至今石畔多松脂,往往掘得红琥珀。

我来石上题新诗,沈吟却动千古悲。

沧桑历劫有迁改,何况草木荣与萎。

(0)

乙亥浴佛日伍东坪观察招同谢澧浦太史游小金山夜宿淡公禅房用张承吉题金山寺韵

玉局留鸿爪,金山大小分。

树梢遥列岫,楼角乍攒云。

星斗巡檐摘,波涛入夜闻。

疏钟醒觉梦,何处著尘氛。

(0)

赵松雪砚

白雁渡江空啄矢,大宋王孙作承旨。

全家吹落北风中,割取南天片云紫。

可怜不识玉带生,亦未卜卦来桥亭。

天然至宝谢雕琢,鸥波洗濯留余腥。

莲花庄冷红香死,泪滴蟾蜍泻铅水。

物失所主二百年,流落还归党人子。

党人之子湖海士,避地相携只君是。

铜弦一唱天为惊,万点墨花飞不起。

昔日仲姬捧,后此云郎擎,石虽不言如有情。

篆铭凡八言,草铭十二字,笔所不到想其意。

朴未能完拙不藏,毋亦苍茫感身世。吁嗟呼!

赵家乾净一片石,大都缁尘污颜色。

庚申甲申运何极,劫烬余灰此顽魄。

瞪尔鸲鹆双眼睛,阅尽沧桑几家国。

(0)
诗词分类
地点 抒情 赠答 写雪 西湖 写水 生活 愤慨 忧国忧民 思亲 伤感 感慨 军旅 离别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诗人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刘清之 冯桂芬 唐文治 佛图澄 曹叔远 陈东甫 郑絪 陈去病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