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5日(农历三月廿八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公安得唐应德村居诗酬赠·其二》
《公安得唐应德村居诗酬赠·其二》全文
明 / 陈束   形式: 五言律诗  押[萧]韵

偃息荆溪上,明时一瓢

带经收雨麦,抱瓮汲春苗。

石室宁期道,茅斋已混樵。

时闻田社客伏腊每相邀。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抱瓮(bào wèng)的意思: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而采取不恰当的手段或行为。

伏腊(fú là)的意思:指冬天将至,一年的最后一个月,也指岁末年终。

茅斋(máo zhāi)的意思:指清净的茅草房,比喻修身养性,追求宁静和精神净化。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社客(shè kè)的意思:指在社会上以客为名,实则为害人的人。

石室(shí shì)的意思:指囚禁在石头建成的牢房中。

田社(tián shè)的意思:指田地和农民,代表农村社会。

偃息(yǎn xī)的意思:停止、休息

一瓢(yī piáo)的意思:形容数量极少或程度极轻。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荆溪畔的生活情景,充满了田园牧歌式的宁静与和谐。诗人以“偃息”开篇,形象地展现了隐士远离尘嚣、悠然自得的生活状态。“明时挂一瓢”,既是对隐士生活简朴的描述,也暗含着对当世清明政治的认同与赞美。

接着,“带经收雨麦,抱瓮汲春苗”两句,通过具体的农事活动,进一步展现了隐士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活方式。他不仅亲自耕作,播种收麦,还利用瓮汲水浇灌春苗,体现出对土地和生命的尊重与爱护。

“石室宁期道,茅斋已混樵”则透露出隐士内心的淡泊与超脱。石室与茅斋,既是物质生活的栖息之所,也是精神追求的象征。在这里,隐士与世无争,与自然同呼吸,达到了物我两忘的境界。

最后,“时闻田社客,伏腊每相邀”一句,描绘了隐士与乡邻之间的和谐关系。田社客,指的是乡间的农夫或村民;伏腊,是古代祭祀祖先和神灵的节日。通过邀请乡邻共度节日,隐士不仅展现了人情的温暖,也体现了他对社区生活的融入与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隐士日常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明代文人对于理想生活状态的向往与追求,以及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的美好愿景。

作者介绍

陈束
朝代:明

明浙江鄞县人,字约之,号后冈。幼时颖慧,其父破产延师教之读。稍长,博览群书。嘉靖八年进士。授礼部主事,迁员外郎,改编修。束出张聪、霍韬门,不肯亲附,为所恶,出为湖广佥事。分巡辰、沅,治有声。稍迁福建参议,改河南提学副使。以呕血死,卒年三十三。诗学初唐,与王慎中、唐顺之、赵时春、熊过、任瀚、李开先、吕高称“嘉靖八才子”。有《后冈集》。
猜你喜欢

和何元晋草堂漫兴

子美诗名擅草堂,欲判肥瘦比痴狂。

清言岂异古今辙,雅意偏分上下床。

浊酒黄花耽夕月,明窗棐几趁秋阳。

门前渐乏俗人屦,捕雀张罗正不妨。

(0)

秋闱首日八王允辞荐即事漫赋

无心帖括求高第,复上梁王却聘书。

祇为耽间成疾疢,非关傲世托耕锄。

酒逢嘉会疏狂在,秋满长安寂寞余。

自是不归归亦得,北来南去任樵渔。

(0)

砧声

何事惊残梦,寒砧处处悲。

孤村霜落后,深院月明时。

响细疑无力,声停若有思。

可怜凄楚调,不遣玉关知。

(0)

乙卯苗变纪事

疆理仍戎索,招摇自汉旌。

如何妖气炽,又见阵云横。

姎女雄徵侧,精夫诩单程。

不知夜郎道,已用伏波兵。

(0)

残冬展假病榻消寒聊当呻吟语无伦次录存十六章·其一

卧看星回晷景移,流光冉冉与衰期。

人言宦海藏身易,自笑生涯见事迟。

夜似小年寒渐信,病非一日老方知。

惟余莼菜思归兴,蚤在秋风未起时。

(0)

宿车补旃木石居

久从少壮号通儒,自愧明经我不如。

木石有缘堪共老,胸襟无碍任安居。

磻溪石上钩难曲,茂叔庭前草不除。

眼底风光今老矣,青山冉冉爱吾庐。

(0)
诗词分类
乐府 壮志难酬 归隐 和诗 伤逝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诗人
欧阳玄 王筠 王遂 文嘉 项斯 赵翼 姚绶 冯琦 吕祖谦 蔡沈 方以智 吴承恩 曾棨 柳公权 王褒 万俟咏 商辂 华蘅芳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