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号乞兵急,英雄陷贼围。
书从战后得,读彻血盈衣。
这首诗描绘了一场战争后的凄凉景象,通过对自然界的描述传达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开篇“带号乞兵急”表明战争紧迫而又仓促,英雄却被敌军围困,这种局面显示出一方力量之弱和危机之严峻。“江山犹未静”则形象地表现了战乱尚未平息的混乱状态,而“鱼鸟欲何归”更是通过动物的迷茫无处栖息来反映人类在战争中的流离失所。
诗人接着写道:“城露桑榆尽,时平老幼稀。”这里,“城露桑榆尽”可能暗示战后城市破败,连树木也被毁坏,而“时平老幼稀”则意味着战争的残酷使得老人和孩子都难以生存,这种景象令人心酸。
最后两句“书从战后得,读彻血盈衣”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后获得了一本沾满鲜血的书籍,通过阅读这些记录战争悲惨情境的文字,感受到了深切的痛苦和哀伤。这里的“血盈衣”象征着战争带来的巨大牺牲和痛苦。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战后景象的刻画,以及对生命流离失所的描绘,传达了诗人对战争残酷性和对人民深切同情的情感。
燕山日黑黄尘起,金川门外鼓声死。
长乐官为瓦砾场,殿庭流血成海水。
御史大夫练子宁,手持三尺干雷霆。
覆巢自分无完卵,一门百口归冥冥。
事去人亡二百载,芦荻萧萧馀故垒。
长陵松柏已十围,孤臣遗骨今安在。
钓龙台下水可楫,新宁城东山巀嶪。
灌园谁能识法章,佣肆犹堪藏李燮。
一日天回地转时,千金购出练家儿。
若敖之鬼终不馁,行路闻之皆歔欷。
我登钟陵山,遥望石头城。
宁为孝孺死,不作陈瑛生。
为君慷慨歌一曲,悲风飒飒江波绿。
三月十日春已归,东家西家花乱飞。
我来此地作幽赏,祗有小种还芳菲。
问言乃是红踯躅,不比桃花李花俗。
风和日暖池更清,猩血淋漓洒苍玉。
鹤林寺里神仙家,昔年曾闻开此花。
后来已归阆苑去,不复与世俱骄誇。
阿谁上天诉上帝,移得此花在人世。
便当邀取七七仙,同饮壶觞对花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