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帖云侵砚,朝真风满台。
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胡仲弓的《游紫泽观》,描绘了远离尘嚣的隐逸环境。首句“地偏尘不到”展现了紫泽观所处的偏远位置,不受世俗纷扰,环境清静。次句“俗客可曾来”进一步强调了此处的清幽,暗示只有雅士方能涉足。
中间两联通过细节描绘增强画面感:“写帖云侵砚”,想象书写时云气缭绕,仿佛连砚台都被云雾浸染,增添了神秘与超凡的氛围;“朝真风满台”,则写早晨清风吹拂,充满生机,暗示观中供奉的神像或仙真受到崇敬。
后两句“兰荒根有蠹,梅古树生苔”描绘了兰花因无人照料而荒芜,根部生虫,古梅树上布满青苔,显示出岁月的痕迹和自然的沧桑,也暗含了诗人对人迹罕至的感慨。
最后以“莫论还丹诀,金炉久已灰”作结,表达了诗人对于修炼长生不老之术的淡泊态度,暗示即使追求仙丹秘法,但现实中的金炉早已废弃,反映出诗人对世事变迁的深刻理解。整首诗寓情于景,流露出诗人超脱世俗的隐逸情怀。
垂老何堪别。况迢迢、闽南冀北,山川重叠。
十万腰缠同转饷,又值炎威酷裂。
早梦绕、玉京瑶阙。
输与闲鸥眠浪稳,叹劳生、销尽轮蹄铁。
漫青镜、添华发。催归莫负鹃啼切。
更谁怜、伤贫念远,寸肠千结。
看碧成朱还自笑,常恐福因才折。
容易过、好春时节。
说与旁人浑未省,待宵来、细诉多情月。
凝望处,碧天阔。
为索长安米。竟无端、天南地北,长辞知己。
今日单车迢上返,怕过山阳旧里。
问落落、晨星馀几。
身后琴书谁可托,道挺之、尚有儿能畿。
始而恨,继而喜。天生君等原非易。
竟凭他、死能不朽,生如不系。
一管江花开五色,非杜非韩非李。
惜如此、才埋地底。
屈指生平交最久,剩今吾、雪上头颅矣。
须早把,姓名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