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日赤如火,黄龙呼不应。
摇石动云气,听松作雨声。
这首元末明初诗人黄玠的《吴兴杂咏十六首·其十四·黄龙洞》描绘了一幅干旱时节的景象。首句"旱日赤如火"生动地刻画了烈日当头,酷暑难耐的场景,仿佛太阳炽热得如同火焰一般。接下来的"黄龙呼不应"则借用了神话中的黄龙,暗示降雨的期盼,然而龙并未回应,暗含干旱无雨的无奈。
"摇石动云气"通过奇特的想象,写石头似乎在微风中摇曳,带动着稀薄的云气,营造出一种期待雨水降临的氛围。"听松作雨声"则是诗人的一种心理投射,即使听到松涛声也误以为是雨声,表达了对甘霖的极度渴望。
最后两句"怅望但空归,何以慰深情"直抒胸臆,诗人满心惆怅,只能空自眺望,不知如何才能缓解内心的焦渴和对雨的深情期盼。整首诗情感深沉,寓言性强,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现象的敏锐观察和对民生疾苦的深深关怀。
吾闻赤城之东丹穴山,上有珠树青琅玕。
苍麟白鹿共驯扰,翩翩五彩停凤鸾。
瀛洲圆峤在咫尺,瑶台银阙青云间。
尔来人世竟寥绝,青鸟久不来尘寰。
前年衡岳竹多实,凤雏飞来栖石坛。
朱陵洞深海云湿,华盖风高秋月寒。
三闾庙古江蓠碧,二女祠荒湘竹斑。
颇闻蓬莱水清浅,刷羽夜渡沧江湾。
沧江东望接云海,霞城石壁高㠝岏。
赤泉出穴味如醴,瑶草青青冬亦蕃。
九苞綵羽久相迟,碧梧翠竹交檀栾。
东归幸谢赤松子,千岁玄裳当复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