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月月无言,此心如有悟。
天本有枯时,月岂无缺处。
百年(bǎi nián)的意思:百年表示一百年的时间,也指很长时间。常用于形容事物的持久和历史悠久。
杯中(bēi zhōng)的意思:指事物发生或存在于杯中,比喻事物微小或局限于一定范围。
不但(bù dàn)的意思:表示不仅仅如此,除了某种情况之外,还有其他情况。
不常(bù cháng)的意思:不常指不经常或不常见的意思。
常住(cháng zhù)的意思:常年居住,不离开。
出门(chū mén)的意思:离开家门,外出
当头(dāng tóu)的意思:指事情突然发生在眼前或者意外地直接面对问题。
非所(fēi suǒ)的意思:非所指的意思是不属于某个范畴或不在某个范围之内。
酣眠(hān mián)的意思:酣眠指睡得非常香甜、非常舒服的睡眠状态。
几见(jǐ jiàn)的意思:见面次数很少。
明日(míng rì)的意思:指事物的光辉或美好只是短暂的,转瞬即逝。
清光(qīng guāng)的意思:指光亮、明亮
日非(rì fēi)的意思:指对某人或某事毫不客气地批评、指责。
上来(shàng lái)的意思:指事物从下往上或由远处移动到近处。
所期(suǒ qī)的意思:所期指的是期望、盼望的意思。
堂上(táng shàng)的意思:指在家庭或团体中的正式场合中,以长辈或上级的身份出席或主持会议、座谈等活动。
问月(wèn yuè)的意思:比喻人的志向高远,追求无法实现的事物。
无缺(wú quē)的意思:没有缺点或不足之处,完美无瑕。
饮酒(yǐn jiǔ)的意思:指喝酒,可以泛指饮酒的行为。
月月(yuè yuè)的意思:每个月都有
在即(zài jí)的意思:即将发生或出现。
这首清代冯锡镛的《对月作》描绘了诗人对月光的观察和感悟。诗的开篇以“明日非所期,忽挂窗前树”起兴,暗示月亮的出现总是出人意料,如同未来的变数。接着,“延之堂上来,清光肯我顾”表达了诗人对月光的亲近与期待,然而“顾亦不常留,留亦不常住”又揭示了人生短暂,美好的事物转瞬即逝的主题。
“人在即百年,几见当头遇”进一步强调生命的有限和与美好相遇的不易,诗人借此引发对生命意义的思考。“问月月无言,此心如有悟”则通过向月亮发问,表达内心的顿悟,月亮的沉默似乎给予他某种启示。
“天本有枯时,月岂无缺处”运用自然现象,寓言人生的不完美和宇宙的规律,诗人接纳并欣赏这种缺憾美。“不但且饮酒,共领杯中趣”借酒浇愁,享受当下,试图在平凡生活中寻觅乐趣。
最后两句“我醉便酣眠,月亦出门去”,以醉眠和月落象征人生的沉醉与结束,诗人以洒脱的态度面对生活的流转,展现出豁达的人生态度。整首诗语言朴素,意境深远,富有哲理,体现了清代文人士大夫的闲适与超然。
贱子谢世纷,屏居依山麓。
我生皆退期,因以退名谷。
谷中化宇宽,欣然滋百族。
紫芥恣朝瓮,绿萝充时服。
抱朴转为光,飧和恒自足。
群鸟弄载阳,吾气与之淑。
景风吹兰林,几席自流馥。
眷言协幽襟,罔知四运速。
念兹历年所,悠哉得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