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拼音版原文全文
挽 应 伟 节 尊 人 宋 /吴 芾 归 来 闾 里 问 高 年 ,此 日 惟 公 五 福 全 。三 世 儒 科 身 及 见 ,四 经 乡 饮 众 推 先 。安 时 不 恨 青 衫 晚 ,适 意 还 欣 彩 服 鲜 。终 始 哀 荣 无 可 憾 ,想 应 含 笑 入 黄 泉 。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哀荣(āi róng)的意思:指因忠诚、坚贞而受辱,却因此而受到高度的赞誉和尊敬。
安时(ān shí)的意思:指在特定的时间内,安定、平安无事。
高年(gāo nián)的意思:指年龄大、年纪长。
归来(guī lái)的意思:返回原处或归还原处。
含笑(hán xiào)的意思:面带微笑,形容心情愉悦。
黄泉(huáng quán)的意思:指死亡、阴间或地狱。
闾里(lǘ lǐ)的意思:指家乡、故乡。
青衫(qīng shān)的意思:指年轻人的衣着,也可指年轻人。
儒科(rú kē)的意思:儒科指的是儒家学派的学科,也泛指儒家学问。
三世(sān shì)的意思:指代三代人,一般用来形容事物的历史悠久或者代代相传。
适意(shì yì)的意思:指符合自己的心意,使人感到满意、舒适的意思。
世儒(shì rú)的意思:指在世界上最有名望的儒家学者。
推先(tuī xiān)的意思:推迟、拖延
五福(wǔ fú)的意思:五福指的是富贵、尊荣、寿命、康宁和好德,是传统文化中人们追求的五种幸福。
无可(wú kě)的意思:表示无法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无法改变现状的无奈之情。
乡饮(xiāng yǐn)的意思:指在乡村或农村中,以简朴的方式享受饮食和生活。
终始(zhōng shǐ)的意思:终点和起点,从开始到结束。
- 注释
- 归来:返回故乡。
闾里:乡里。
高年:年长的人。
此日:今日。
惟:只。
公:您。
三世:三代。
儒科:儒家科举。
身及见:亲身经历。
乡饮:乡饮酒礼(古代的一种地方民俗)。
众推先:众人推崇的先驱。
安时:在安定的时候。
恨:遗憾。
青衫:官职低的官员穿的蓝色衣服。
晚:年纪大。
适意:满意。
綵服:华丽的衣服。
鲜:鲜艳。
终始:从头到尾。
哀荣:荣耀的一生。
无可憾:没有遗憾。
想应:想必。
含笑:面带微笑。
黄泉:阴间。
- 翻译
- 回到家乡询问长者,今日只有您集齐了五福。
三代书香门第,您亲身经历了儒学科举,乡亲们都推崇您为先。
在太平盛世,您不遗憾年纪稍大,满足的心情更因新衣鲜亮而欢欣。
从开始到结束,您的哀荣人生没有遗憾,想必含笑走向黄泉。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吴芾的作品,名为《挽应伟节尊人》。从内容来看,这是一首挽歌,即用于悼念逝者之作。诗中的语言和意境都透露出对逝者的深切怀念和崇敬。
首句“归来闾里问高年”表达了诗人回家乡后,去询问逝者的高寿岁数,这里的“高年”不仅是指年龄的长短,更含有对逝者长寿生命的尊重和怀念。紧接着“此日惟公五福全”则强调逝者生前享有五福(即富贵、长寿、和乐、善终、子孙满堂)之全,这是古人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也反映了诗人对逝者的深厚感情。
第三句“三世儒科身及见”指的是逝者家族三代都有参加过科举考试的人,显示出其家学渊源、文化底蕴之丰富。第四句“四经乡饮众推先”则表明逝者不仅在学术上有所建树,而且在乡里也享有很高的声望,被众人推崇。
“安时不恨青衫晚,适意还欣綵服鲜”这两句描绘了逝者生前能安享天年,不至于晚年贫困(青衫指贫穷之象),且对生活有着满足和喜悦之情。
最后,“终始哀荣无可憾,想应含笑入黄泉”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逝者的哀荣之情,无所遗憾,认为逝者生前荣耀,死后也应该是满怀欣慰地离开人世。
这首诗通过对逝者一生的赞颂,展现了作者深切的悼念和对逝者高寿、学问、声望等方面的崇敬。同时,诗中的语言流畅自然,情感真挚,体现了宋代文人对于挽歌这一形式的驾驭能力。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咏莲花
梅有幽人骨,兰如处子姿。
二者岂不贵,清矣仁未知。
美哉水芙蓉,百花谁庶几。
可爱非可狎,不癯亦不肥。
充然德之容,莹矣仙之肌。
芬芳不容挹,既远而有遗。
洛阳妖艳品,红紫薄易萎。东篱败坏相,著枝黏如?。
此花虽已落,泛泛看红衣。
有房如栗玉,尚以金丝围。
吟玩苦不足,赋予何其奇。
因思爱莲说,稽首百世师。
非汝溪不爱,非溪不汝宜。
何人斯取斯,有道者似之。
戏效刘苕溪十二辰歌
华门鼠忧多唧唧,我贫不厌瓜牛窄。
痴人虎视欲眈眈,我宁老守兔园册。
莫愁龙具苦酸寒,等为蛇跗祇瞬息。
试问蓝关马不前,何似金华羊可叱。
娇羞已笑沐猴冠,卑栖那更争鸡食。
掉头一任犬狺狺,掩耳莫听猪嚄嚄。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