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释
- 篮舆:古代一种竹制的小车,常用于山区或田间。
呕轧:形容车轮滚动的声音。
缘:缘分,这里指与环境的联系。
修竹:高直的竹子,可能象征清雅或隐居生活。
历眼:遍览眼前。
谁复领:又有谁来欣赏。
买山:购买山地,可能指隐居或投资。
费金多:花费很多金钱。
- 翻译
- 篮舆发出嘎吱声爬上荒坡,这缘分如何与修竹相连呢。
一直以来,又有谁能欣赏这片景色,觉得买下这座山并不算花费太多的钱。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清幽的自然景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赏之情。开篇“篮舆呕轧上荒坡”,通过对车辆行驶声响的描写,营造出一番幽静而又略带生机的氛围。“奈此缘成修竹何”则是诗人面对竹园的感慨,似乎在询问这自然形成的竹林为何物。这里的“奈”字表达了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这片竹林既有敬畏之心又有些许不解。
接下来的“历眼向来谁复领”,则是诗人对于历史长河中,曾经来往于此的游者进行了一番回顾和思考。这里的“历眼”一词,不仅指代时间流转,也映射出诗人的深沉情感。“买山未觉费金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珍视,以及对于物质财富与精神享受之间关系的一种超然态度。这里的“未觉”二字,既可理解为诗人个人对于物质价值的淡漠,也反映出他对于自然之美无需赘述的深刻体会。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竹园景象的细腻描绘,以及诗人内心世界的流露,展现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物我交融与天人合一的审美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应童子科欧阳文成觅诗漫以塞责
庐陵童子谓姓李,临川童子谓姓王。
二子读书选德殿,气吐虹蜺口翻浆。
六经诸子成串落,天子喜之移御床。
奏对首肯去目送,青衫黄牒恩异常。
江西得此二童子,后生气倍声名场。
前闻但有晏元献,今继者谁其欧阳。
身躯眇小胆气大,齿发幼艾言语苍。
况能大书开龙蛇,一字欲作千尺强。
明年试罢春昼长,低头拾官回未忙。
马蹄轻踏百草香,莺花助喜酒助狂。
长裾短刺倾侯王,早著归鞭荣故乡,我其俟之螺水傍。
公之还
公之还,谓常还兮,独不谓公害。
著儒冠,学其籋矣,于圣之关。仕其簉矣,于鼌之耑。
孰驱我牡,兀浙之湍。孰驾我熊,兀桂之岏。
交中互外,迭来更繁。壹心苦力,几暑且寒。
于何景远,于此怀安。四三皇王,效何当完。
九八元凯,志若为阑。
斯梦斯环兮,隮我阊阖之间兮。
公之还,谓常还兮,独不谓公害。
峨粤冠,上意我东,南忧谁宽。伊素若赤,维翰维藩。
校妥尔寝,氓恬尔餐。伊碧若朱,维幢维幡。
外藻曾几,中渠殆单。肆是蛮狃,申之瘴奸。
里之知之,宁是弗言。上之听之,宁是弗叹。
斯赐斯环兮,遫我湘漓之干兮。
公之还,谓常还兮,独不谓公害。
弹鼌冠,斯传于驲,尚行于鹓。何以居之,宰臣曰艰。
岂无鸡舌,辅以麋丸。于逶于蛇,与鼌为羽翰。
岂无辟水,枕以桥门。于?于卬,与士为芝兰。
天子曰咈,唯才是论。胡为乎天骥,而豢之阑。
胡为乎隋珠,而藉之弹。厥居惟闶,厥立惟胖。
斯佩斯环兮,毕我鼎彝之残兮。
《公之还》【宋·曾丰】公之还,谓常还兮,独不谓公害。著儒冠,学其籋矣,于圣之关。仕其簉矣,于鼌之耑。孰驱我牡,兀浙之湍。孰驾我熊,兀桂之岏。交中互外,迭来更繁。壹心苦力,几暑且寒。于何景远,于此怀安。四三皇王,效何当完。九八元凯,志若为阑。斯梦斯环兮,隮我阊阖之间兮。公之还,谓常还兮,独不谓公害。峨粤冠,上意我东,南忧谁宽。伊素若赤,维翰维藩。校妥尔寝,氓恬尔餐。伊碧若朱,维幢维幡。外藻曾几,中渠殆单。肆是蛮狃,申之瘴奸。里之知之,宁是弗言。上之听之,宁是弗叹。斯赐斯环兮,遫我湘漓之干兮。公之还,谓常还兮,独不谓公害。弹鼌冠,斯传于驲,尚行于鹓。何以居之,宰臣曰艰。岂无鸡舌,辅以麋丸。于逶于蛇,与鼌为羽翰。岂无辟水,枕以桥门。于?于卬,与士为芝兰。天子曰咈,唯才是论。胡为乎天骥,而豢之阑。胡为乎隋珠,而藉之弹。厥居惟闶,厥立惟胖。斯佩斯环兮,毕我鼎彝之残兮。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14267c6b0ed46e6079.html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