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张雨森画屏十景·其六松台月镜》
《题张雨森画屏十景·其六松台月镜》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

孤月谁推上,双峰似擘开。

蔽亏松影瘦,含印水纹回。

古鹤冲云去,幽人杖策来。

生识此镜,何用玉为台。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蔽亏(bì kuī)的意思:遮掩亏损,掩盖缺点或错误,以避免损失。

孤月(gū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孤单寂寞,没有伴星相伴。

何用(hé yòng)的意思:没有什么用处或者价值。

生识(shēng shí)的意思:指通过亲身经历和实践而获得的知识和认识。

水纹(shuǐ wén)的意思:指水面上的波纹,比喻事物的变化或表面的痕迹。

松影(sōng yǐng)的意思:松树的影子,比喻长期在某个地方待着的人。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杖策(zhàng cè)的意思:指用手杖敲打马儿,以激励其快速前进。比喻用各种手段鼓励、督促他人努力进取。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月光与自然景观的和谐之美。

首句“孤月谁推上”,以问句形式引出,仿佛在询问月是如何升起,营造出一种神秘而又悠远的氛围。接着,“双峰似擘开”一句,将视线转向远处的山峦,形象地描绘了山峰的雄伟与壮观,仿佛被大自然的力量撕裂开来,展现出一种壮丽的景象。

“蔽亏松影瘦,含印水纹回”两句,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松树的影子在月光下显得更加瘦长,与水面的波纹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的和谐之美。这里的“含印”二字,生动地描绘了水面上月影倒映的景象,如同印章一般清晰可见。

“古鹤冲云去,幽人杖策来”则将视角转向天空与地面,古鹤翱翔于云间,象征着自由与超脱;而“幽人”手持竹杖而来,则给人一种隐逸之士的形象,与自然融为一体,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最后,“温生识此镜,何用玉为台”两句,以“温生”自指,表达了对眼前美景的深刻感悟。此处的“镜”不仅指月光下的水面,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一方明镜,通过观察自然,达到了心灵的净化与升华。而“何用玉为台”则反问为何需要昂贵的玉石作为观赏的平台,强调了自然之美的纯粹与珍贵,无需额外装饰。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月光、山峰、松树、水纹、鹤鸟、隐士等元素的描绘,构建了一个充满诗意与哲思的自然世界,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和赞美,同时也传达了对内心平静与和谐生活的向往。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卜算子

脉望不成圆,误食相思字。

媚草红心摘更生,几度仙人死。

毕竟向优昙,证取无生是。

拈著桐花认合欢,一笑逢梧子。

(0)

金缕曲.题俞彩裳女史《慧福楼诗集》

福慧双修矣。问芳龄、二八年纪,聪明如此。

一卷新诗出示我,美玉精金堪比。

真不愧、诗书门第。

拈出卷中读史句,岂寻常、弄月吟风耳。

簪花格,银钩字。瑶池仙子应如是。

爱翩翩、温柔态度,端庄容止。

恰有仙郎成伉俪,一对璧人双美。

堪称得、扫眉才子。

况又人言知孝道,侍孀姑膝下呈欢喜。

福与慧,更谁似。

(0)

浪淘沙.春日同夫子游石堂,回经慈溪,见鸳鸯无数,马上成小令

花木自成蹊。春与人宜。清流荇藻荡参差。

小鸟避人栖不定,扑乱杨枝。归骑踏香泥。

山影沈西。鸳鸯冲破碧烟飞。

三十六双花样好,同浴清溪。

(0)

满江红.辽吉沦陷,东北诸生痛心国难,自组成军,来征军歌以作敌忾之气。为谱此调与之

禹域尧封,是谁使、金瓯破缺?

君不见、铭盂书鼎,几多豪杰。

交阯铜标勋迹壮,燕然勒石威名烈。

忍都将神胄化舆台,肚肠裂。天柱倒,坤维折。

填海志,终难灭。挽黄河洗净,神州腥血。

两眼莫悬阊阖上,支身直扫蛟龙穴。

把乾坤大事共担承,今番决。

(0)

寄陈筱石制军二首·其二

北门锁钥寄良臣,沧海无波万国宾。

湘鄂山川讴未已,幽燕壁垒喜从新。

鸣春一鹗方求侣,点水群蜂漫趁人。

旭日悬空光宇宙,劝君且莫爱鲈莼。

(0)

恭祝神武天皇祭典

九重丽旭耀宫门,清庙明禋肃骏奔。

此日升天遗玉牒,当年定鼎辟橿原。

大和国里崇陵寝,亩火山头拜帝魂。

薄海臣民齐顶礼,灵光一道照乾坤。

建极基开一统先,扶桑国祚此绵延。

留贻大业三千载,启创皇猷亿万年。

锦绣江山亲手定,神灵弓箭尚腰悬。

崇隆太庙喧鼍鼓,肃肃雍雍荐豆笾。

(0)
诗词分类
泰山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诗人
杨虞卿 陈善 宋若昭 陈汝咸 韦鼎 陈逅 太上隐者 陈如纶 康骈 隐峦 张君房 韦迢 令狐德棻 王炎午 白敏中 李燔 牛僧孺 许善心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