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山以为台,因水以为滩。
因草以为丝,因木以为竿。
严翁诚自知,刘叔亦难瞒。
这首诗由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名为《严子陵滩限韵同陶石篑方子公赋(其四)》。诗中描绘了严子陵的隐居生活,以及他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通过“因山以为台,因水以为滩。因草以为丝,因木以为竿。”这四句,诗人巧妙地运用了“因”字,形象地展现了严子陵利用自然环境创造生活的场景,体现了人与自然的融合之美。
接着,“因拙而辞世,因傲而弃官。”这两句则揭示了严子陵选择远离尘嚣、淡泊名利的生活态度,以“拙”和“傲”为借口,实际上是对世俗功名的不屑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这种超脱世俗的精神追求,是古代文人理想人格的体现。
“严翁诚自知,刘叔亦难瞒。”这里提到的“严翁”即严子陵,“刘叔”可能是指刘秀,刘秀曾是严子陵的故友,后来成为东汉开国皇帝。这两句表达了严子陵深谙世事,即使面对曾经的朋友,也难以隐瞒自己的真实想法或生活状态。
最后,“宁有同肝膈,而不可羽翰。”这句话进一步强调了严子陵与世俗的隔阂,即便是在内心深处与人有着深厚的友情,但他的生活方式和追求已经与世俗格格不入,无法被理解或接纳。整个诗篇通过对严子陵生活的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人生态度和对自由的渴望,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理想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爱雪堂、面湖依壑,望中一碧千顷。
波光倒浸云山晚,风荡不晶帘影。尘迹迥。
有牧唱樵歌,宿酒频惊醒。闲□钓艇。
傍蓼岸芦汀,盟鸥狎鹭,适尽闲边兴。漫修省。
我已乐天知命。何妨箪食瓢饮。
尽将得失付无言,有酒且须觞咏。开三径。
彷佛似、柴桑松菊何愁冷。优游晚景。
白云如肯容分,便当卜筑来共此中隐。
葺茅编苇结行窝。四壁蔓烟萝。
风棂月牖通幽爽,斗来宽、地促无多。
高接上清真境,雄吞万象森罗。道人星夜起玄科。
飞佩振鸣珂。剑光灼烁冲牛斗,斩妖精、降伏邪魔。
赤壁坡仙复起,华亭丁令重过。
九凤山阳漂渎阴,十年曾记此登临。
仙人一去橘破斗,小山重招花作金。
勺水研池圆洗胆,老蕉书叶倒抽心。
瞿昙像现云生壁,木客诗成风满林。
白马胡僧经写贝,青乌方士石旋针。
六花雪舞昆吾剑,一索珠悬斛律琴。
出柙怒号斑额兽,镇笼解语雪衣禽。
掀髯自作苏门啸,抱膝谁歌梁甫吟。
联得弥明诗句就,内中韶濩有遗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