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中捐蕙佩,云里锁松庵。
君自谙吾性,移文亦不惭。
此诗描绘了诗人对往昔隐居生活的怀念与追忆。首句“昔年台尚好”,点出昔日隐居之地的美好,引人遐想。接着,“共隐大科南”一句,透露出与友人一同隐居的亲密关系,以及所处环境的幽静与远离尘嚣。
“犬护山厨火,猿听海客谈。”这两句通过动物的视角,生动地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日常情景:山间的炊烟和灯火吸引着忠诚的犬,而远处的猿猴则静静地聆听着海客的交谈。这一画面既温馨又充满自然之趣,体现了诗人对宁静生活的向往与享受。
“烟中捐蕙佩,云里锁松庵。”进一步描绘了隐居环境的清幽与神秘。在烟雾缭绕之中,诗人似乎放弃了世俗的装饰(蕙佩),将自己完全融入自然之中;而在云雾缭绕的松林小庵里,他与自然和谐共生,仿佛与世隔绝。
最后,“君自谙吾性,移文亦不惭。”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理解与信任。即使在远离故土、旅居他乡之时,他也相信友人能够理解他的内心世界,因此即使写信表达思念之情,也无须感到羞愧或不安。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过去隐居生活的回忆与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宁静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理解与珍视。
君不见唐家开元全盛时,长安坊中卖饼师。
有妻淑德颇温润,一朝选作宁王妃。
身居椒房岂不乐,紫云步障流苏幕。
岁时忽遇旧良人,红泪飞花泫然落。
又不见荀奉倩,经年不见同心面。
青鸾镜破难再圆,中夜相思寄哀怨。
人生伉俪如鸳鸯,岂知中道成参商。
伯劳东飞燕西去,黄姑织女空相望。
空相望,向何处。
长歌一曲白头吟,花落棠梨泪如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