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欲访景升先寄》
《欲访景升先寄》全文
宋 / 宋庠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隐庐早学蜗牛样,讲肆仍将马队邻。

北望乌衣一曲,拟携联简就书筠。

(0)
拼音版原文全文
访fǎngjǐngshēngxiān
sòng / sòngxiáng

yǐnzǎoxuéniúyàngjiǎngréngjiāngduìlín

běiwàngcáixiéliánjiǎnjiùshūyún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讲肆(jiǎng sì)的意思:指说话不守礼节,言辞粗鲁,不讲究言辞的规范。

就书(jiù shū)的意思:就是指将就、凑合地读书。

马队(mǎ duì)的意思:指由一群骑马的人组成的队伍。

书筠(shū yún)的意思:指才情出众的女子。

蜗牛(wō niú)的意思:形容行动慢、进展缓慢的人或事物。

乌衣(wū yī)的意思:指黑衣服,也指官员的服装。

一曲(yī qǔ)的意思:指一首曲子,也用来比喻一段事情或一段时间。

注释
隐庐:指隐居的地方。
早学:早年勤奋学习。
蜗牛样:形容刻苦努力,像蜗牛一样步步为营。
讲肆:古代的学校或讲堂。
马队邻:比喻身边有求知氛围或资源丰富。
北望:向北远望。
乌衣:古地名,这里借指京城或文化中心。
才一曲:仅仅转了一个弯,表示距离不远。
拟:打算,计划。
携:携带。
联简:连在一起的竹简,古代书写工具。
就书筠:在竹简上写字,表达读书或写作之意。
翻译
我早年在隐居之处如蜗牛般勤奋学习
仍然选择与马队为邻,以便于求知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学者清晨学习的场景,诗人通过对比蜗牛的勤奋,表达了自己努力学习的决心。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想要拜访某个叫做“景升”的人的意愿,并提到将携带简牍(古代书写工具)以备书信。

"隐庐早学蜗牛样" 一句,通过蜗牛勤奋自食其力的事例,强调了诗人自己清晨开始学习的专注和勤勉。"讲肆仍将马队邻" 可能是说即使有外界的干扰或诱惑,也不会影响到自己的学问。

"北望乌衣才一曲" 这句话,可能是指诗人想要远离尘世,专心致志地学习,只是偶尔抬头向北方凝视,想象着“乌衣”(古代武士的服饰)所代表的英雄或理想。"拟携联简就书筠" 表示了诗人准备带上写字用的竹简和笔墨,以便随时记录下自己的思考和学问。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的学习态度,也透露出了他对友情的期待和向往。通过这样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对于知识追求和人际交流的渴望。

作者介绍
宋庠

宋庠
朝代:宋

宋庠(xiáng)(996年—1066年),初名郊,字伯庠,入仕后改名庠,更字公序。北宋文学家,工部尚书宋祁之兄。祖籍安州安陆,后迁居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 天圣二年(1024年),宋庠状元及第,成为“连中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均第一)之人。官至兵部侍郎、同平章事,以司空、郑国公致仕。治平三年(1066年),宋庠去世,年七十一。追赠太尉兼侍中,谥号“元献”(一作元宪),英宗亲题其碑首为“忠规德范之碑”。宋庠与弟宋祁并有文名,时称“二宋”。诗多秾丽之作,著有《宋元宪集》、《国语补音》等。
猜你喜欢

戴松厓亚卿席上观屏风灯用青溪宅韵

丹青组织不同机,制出方灯样转稀。

炽炭煖回雕玉地,绣云暗动紫烟衣。

娇儿解事怜春赏,醉客多情惜夜归。

莫向东曹誇步障,有人持锦斗光辉。

(0)

送薛吉士给养病

十五年中两校文,多才频见出人群。

金门漏永平明入,玉署书声半夜闻。

别梦几回欹枕月,归心一片渡江云。

须知馆阁储贤地,可见词章是策勋。

(0)

次韵送李天瑞二首·其二

两疏金门一月馀,使装重检旧图书。

亦知廊庙心仍在,奈有山林癖未除。

戒酒不从花底醉,爱舟多在水中居。

禁林风雪怀人夜,已觉轻寒薄绮疏。

(0)

送马员外金谪判庐江

春明门外报离筵,忽为题诗意惘然。

暑去清风刚拂面,雨来新水欲胜船。

谁将白璧横官道,信有黄杨厄闰年。

从此思亲兼恋阙,定依南斗望中天。

(0)

愚乐传公尝种松数百株读书其下有主松书院在焉为作诗以遗其子若孙

旧时书屋长为主,手种青松间石根。

卧拥白云春下榻,到随寒月夜开门。

风霜阅历无年岁,樽酒过逢有子孙。

闻说大夫封已贵,故枝新叶总沾恩。

(0)

承陆冶斋以诗趣出次韵答之

太行山下不胜思,得似河阳驻马时。

环堵病回犹有我,玉堂天上本无期。

云随海鹤书来远,门掩春钟梦觉迟。

六馆编摩诸老在,敢将名姓托吾私。

(0)
诗词分类
闺怨 羁旅 奉和 赞颂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诗人
李侗 鹿善继 陈道复 毕仲衍 裴光庭 耶律隆绪 姚月华 陈均 韦丹 蔡必胜 包播 裴廷裕 范纯礼 蓝采和 湘驿女子 盛度 王仲元 赵光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