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惆怅(chóu chàng)的意思:心情郁闷、烦恼不安。
第三(dì sān)的意思:指介入他人感情或婚姻关系的第三个人,也泛指干涉他人事务的外来者。
干戈(gān gē)的意思:干戈是一个多义词,通常表示战争、战斗或武器。它也可以指代战争的形式、斗争的手段或冲突的痕迹。
孤舟(gū zhōu)的意思:指一个人孤独无助、处境艰难,如同独自乘坐一只小船在汹涌的大海中航行。
黄公(huáng gōng)的意思:黄公是指黄石公,意为聪明智慧的人。
甲兵(jiǎ bīng)的意思:指军队或武器装备。
流亡(liú wáng)的意思:指因政治原因、战争、迫害等而被迫离开家乡或国家,流亡他乡的现象。
莫须(mò xū)的意思:指某件事情或某个人毫无根据、毫无依据,没有任何事实依据或证据,却被指责或处罚。
那堪(nà kān)的意思:指难以承受或忍受某种情况或痛苦。
南征(nán zhēng)的意思:南征是一个表示向南征战或征服南方的成语。
彭越(péng yuè)的意思:形容人的才能超过常人,能力出众。
三声(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音高低起伏,有节奏感的阴平、阳平、上声。
山城(shān chéng)的意思:指建在山上的城市,也指山城景色秀美。
所在(suǒ zài)的意思:位置、所在的地方
往事(wǎng shì)的意思:过去的事情或经历
相对(xiāng duì)的意思:相对表示相互之间存在关联或对比的状态。
第三声(dì sān shēng)的意思:指声调是从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之外的第三个声调,也泛指其他与前述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
- 鉴赏
此诗描绘了战乱年代的悲惨景象与诗人深切的感慨。首句“干戈满地接山城”开篇即点出战争的残酷,战火蔓延至山城之间,渲染出一片烽火连天的凄凉氛围。接着,“所在流亡苦甲兵”一句,直接揭示了战争给百姓带来的深重苦难,无数人流离失所,生活艰辛。
“游子那堪天北望,孤舟应共雁南征”两句,运用对比手法,将游子的孤独与雁群的南迁形成映衬,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和对动荡时局的无奈。游子在北望故乡时,心中充满了无尽的忧愁;而孤舟上的旅人,或许只能与南飞的大雁为伴,寻求一丝慰藉。
“俱传栾布收彭越,相对黄公哭阮生”则借历史典故,表达了对英雄人物命运的感慨。栾布和彭越是历史上的忠臣良将,而黄公和阮生则是古代文人墨客的代表。诗人通过这一对比,既赞美了忠勇之士,也对文人遭遇的不公表示同情,体现了对社会公正的渴望。
最后,“惆怅莫须论往事,岭猿已过第三声”以自然界的猿啼之声结束全诗,增添了几分哀怨之情。诗人似乎在说,往事不堪回首,但又无法忘却,只能让这凄厉的猿鸣声,伴随着思绪飘荡在空旷的山林间。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战乱景象的描绘和对历史人物的追忆,展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