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其八》
《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其八》全文
明 / 谢元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穷忆登舟洒泣时,戾平斗极岱峰夷。

蒲牢自见鲸鱼震,璧马非为河伯麾。

日月每资豺貁力,卿公遑恤腐僵危。

翻海残兵哭,剑履芒寒指发髭。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璧马(bì mǎ)的意思:比喻非常优秀的马匹。

残兵(cán bīng)的意思:指战争中剩余的残余兵力或战败后逃散的士兵。

斗极(dòu jí)的意思:斗争到极致,力争最高。

翻海(fān hǎi)的意思:翻越大海,比喻克服困难,战胜艰险。

非为(fēi wéi)的意思:指不应该、不应当、不该做某事或者不是某种情况。

河伯(hé bó)的意思:指长江的神,也泛指大河的神灵。

鲸鱼(jīng yú)的意思:形容巨大的鱼类。

蒲牢(pú láo)的意思:指人生境遇不佳,处境困苦。

日月(rì yuè)的意思:指时间的长久或长远,也可表示情感的深厚或事物的永恒。

洒泣(sǎ qì)的意思:洒泣是指流泪,哭泣。

指发(zhǐ fā)的意思:指责、指摘、指斥。

自见(zì xiàn)的意思:自己看得见。形容事物显而易见,不需要别人多加说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谢元汴所作的《哭林非斋师师与羊城争立督战三水赴汨罗之召八首》中的第八首。全诗以哀悼和缅怀的深情,表达了对林非斋师师的深切怀念。

首句“穷忆登舟洒泣时”,描绘了诗人回忆起林非斋师师最后一次乘船离别,泪流满面的情景,充满了悲伤与不舍。接着,“戾平斗极岱峰夷”一句,通过夸张的手法,形容林非斋师师的离去如同天崩地裂,影响深远,表达了对他的敬仰与哀悼之情。

“蒲牢自见鲸鱼震,璧马非为河伯麾”两句,运用典故,蒲牢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神兽,能发出震耳欲聋的声音;璧马是古代传说中的祥瑞之物。这两句意在表达林非斋师师的离去如同巨响震惊天地,又如同璧马一般,虽非直接为河伯(水神)指挥,却也彰显了他非凡的影响与地位。

“日月每资豺貁力,卿公遑恤腐僵危”两句,将林非斋师师比作日月,强调他在国家大事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同时也暗示了他面对困难时的坚韧不拔。同时,也表达了对林非斋师师在危难时刻仍能挺身而出的敬佩之情。

最后,“凌翻海影残兵哭,剑履芒寒指发髭”两句,通过描绘海浪翻腾、残兵哭泣的场景,以及剑履(官靴)上的寒霜映照着林非斋师师的胡须,进一步渲染了哀悼的氛围,表达了对林非斋师师英勇牺牲的深切哀悼与怀念。

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丰富的象征与比喻,展现了诗人对林非斋师师的崇高敬意与深切哀思。

作者介绍

谢元汴
朝代:明

谢元汴(一六○五—?),字梁也,号霜崖。澄海人。口讷,寡言笑。性颖异,读书过目成诵,博通六经子史。南明隆武元年(一六四五),赴福州投唐王,授兵科给事中。以直忤郑芝龙,革职归里。南明永历二年(一六四八),至肇庆谒桂王,复授兵科给事中。次年,奉命募兵平远。桂王西奔不返,遂奉母隐居丰顺大田泥塘。乱定,还居潮州郡城。母卒,披缁入台湾,不知所终。有《烬言》、《放言》、《霜崖集》、《霜山草堂诗集》、《和陶》、《霜吟》诸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九有传。
猜你喜欢

残梅

窥墙绰约照浮卮,添入伤春鬓几丝。

绝代何心怨零落,谁教偏作最繁枝。

(0)

秋风引

一夜西风急,声如班马鸣。

开门寻不见,梧叶舞纵横。

(0)

感赋八首·其六草秋

韶华无复绿成茵,一径依然著色匀。

鶗鴂先鸣逢此日,蓬蒿偕隐问何人。

凉秋紫塞三千里,旧怨青芜九十春。

欲向西堂吟谢句,永嘉消息隔江滨。

(0)

孙策周瑜娶二乔

孙策与周瑜,命世两英雄。

两人俱少年,割据大江东。

江东有二乔,姐妹花双红。

两贤娶得之,作合妙天公。

而皆不永命,中道断丝桐。

岂其藏娇屋,容易沮英风。

卓哉武乡侯,识略超凡庸。

独娶阿承女,丑妇发蓬蓬。

三国论人才,第一推卧龙。

即此一事观,高下在其中。

(0)

七十自寿八首·其一

弹指光阴七十春,天教留作两朝人。

翻新世界惊开辟,守旧田园便隐沦。

闭户不知王氏腊,放怀且作葛天民。

古稀岁月寻常过,难得林泉自在身。

(0)

涉柳河沟,渡大淩河,皆辽东险道也,平安经过,诗以志幸三首·其一

鹤讶今年雪重,马愁明日泥深。

一步难于一步,不知天地何心?

(0)
诗词分类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诗人
吴俨 唐之淳 张诩 曾广钧 释宝昙 杨时 谢逸 虞堪 罗伦 王弘诲 叶颙 朱朴 庞尚鹏 邹元标 释智愚 郑珍 释心月 尹廷高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