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2日(农历四月初五日) 乙巳蛇年 星期五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雪中由玉河泛舟复至玉泉山·其二》
《雪中由玉河泛舟复至玉泉山·其二》全文
清 / 弘历   形式: 五言律诗  押[歌]韵

林岫婆娑,汀崖渐委罗。

不梅皆玉蕊过节又银蛾。

遥浦犹含冻,长源渐涨波。

机声伊轧里,一棹玉河过。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过节(guò jié)的意思:指庆祝节日或重要日子。

含冻(hán dòng)的意思:含有冻结的意思,形容非常寒冷。

机声(jī shēng)的意思:指机器运行时发出的声音。

林岫(lín xiù)的意思:形容山林幽深、景色美丽。

婆娑(pó suō)的意思:形容舞蹈或树木等摇曳的样子,也可用来形容人的姿态或行动优美。

伊轧(yī zhá)的意思:指人们因为争吵或争斗而发生冲突的情况。

一棹(yī zhào)的意思:指一只船桨,比喻一种力量或手段。

玉蕊(yù ruǐ)的意思:形容美女的容貌娇美动人。

玉河(yù hé)的意思:指银河,比喻辽阔无垠的宇宙。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雪中泛舟玉河,到达玉泉山的景象,充满了冬日的静谧与美丽。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界的冬日风光。

首句“林岫已婆娑”,描绘了雪后山林的景象,树木被雪覆盖,显得格外婆娑,给人一种宁静而神秘的感觉。接着,“汀崖渐委罗”则进一步展示了雪覆盖下的河岸和山崖,仿佛是大自然精心布置的一幅画卷。

“不梅皆玉蕊,过节又银蛾”两句,运用了比喻的手法,将未开花的植物比作玉蕊,将飘落的雪花比作银蛾,形象地描绘了雪景的纯净与美丽。同时,也暗示了季节的变化,虽然不是梅花盛开的时节,但雪花的飘落同样带来了冬日的韵味。

“遥浦犹含冻,长源渐涨波”则将视线拉远,描绘了远处的水泊依然冰封,而河流则在雪后的温暖中逐渐解冻,波浪轻起,展现了自然界的生机与活力。

最后,“机声伊轧里,一棹玉河过”两句,通过声音的描写,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在雪后的玉河上,划船的声音回荡在寂静之中,一叶扁舟缓缓驶过,整个场景更加生动,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整首诗通过对雪中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赞美之情,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季节更替、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

作者介绍
弘历

弘历
朝代:清

猜你喜欢

登黄鹤楼

凭栏瞰碧流,拍手招黄鹤。

黄鹤去不来,白云满城郭。

怅望鹦鹉洲,狂生不可作。

曹瞒尚忌才,黄祖奚堪托。

文高竟杀身,身后名寂寞。

祗遗旧江山,千载恒如昨。

(0)

登渭川山寺

招提俯崇巘,台阁林木翳。

攀跻登上头,喜得纵遐睇。

维时宿雨收,野色开新霁。

崒嵂终南高,微渺河流细。

涧猿号林隈,石溜泻岩际。

花洞鹤随行,霜蹊马经踶。

清洒涤心神,迥旷超尘世。

门迓一缁叟,振锡被毡罽。

自说元季人,于今百十岁。

相与谈无生,了悟寂中意。

何如君恩深,方兹民社寄。

暂憩出禅关,歘惊渭泮济。

行行幽抱繁,怅然赋新制。

(0)

桃源行

云山重叠溪水春,渔舟远去茫无津。

但见桃花万千树,寂寂何曾逢一人。

登岸萦纡绕山隩,壑转林开见原陆。

忽闻鸡犬隔烟萝,似有人家住深竹。

竹畔谁欤邂逅逢,衣冠不类今人服。

问知此地名桃源,阴阴亦有桑麻园。

自缘物外风光别,不比人间尘俗喧。

东邻西舍须臾集,争向渔郎问乡邑。

如今世上是何朝,从来此地无人入。

复云先世来此间,子孙遂尔不知还。

三春处处桃花雨,四顾茫茫青黛山。

渔郎自念何曾见,出山须当报州县。

身到仙家非偶然,再儗来从此游衍。

归途一一纪行踪,不谓云林即更变。

堪笑渔郎忆颇深,重寻迷却旧山林。

临风何必空惆怅,仙境由来不易寻。

(0)

春景山水

春山巃嵷净如扫,杨柳依依春正好。

山头不断飞白云,山下时闻叫黄鸟。

高人卜筑山水间,楼居面面皆青山。

卷帘日长看图画,闭门无梦来尘阛。

阛中红尘深没马,马蹄不到青山下。

两翁何处抱琴来,良晤寻常共倾泻。

东风入指拂桐丝,高山流水誇绝奇。

千古遗音足清赏,黄金何必铸钟期。

幸逢四海雍熙日,才俊登庸皆遗逸。

弓旌行见下朝廷,未许斯人永泉石。

(0)

怀密斋王称

丰城有宝剑,弃置归泥沙。

神物纵淹郁,锋芒讵生瑕。

精气射牛斗,谁能辨莫邪。

雷张去已远,终恐沈光华。

(0)

拟唐陈伯玉度荆门望楚

乱峰前路迥,旅况正纷纷。

落日荆门望,青山楚国分。

孤城连郢树,独棹入蛮云。

谁念天涯客,西风见雁群。

(0)
诗词分类
应制 离愁 伤春 忆昔 闺思 黄河 访友 劝勉 喜悦 竹子 客愁 写山 写鸟 亲情 音乐 宫怨 贬谪 相思
诗人
温峤 班婕妤 陈时政 叶法善 储瓘 吴少微 王和卿 李星沅 朱子奢 戴永植 辨才 黄定 刘时中 王韫秀 张鸣善 杨恽 崔益铉 傅伯成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