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王嗟理诣,童寿揖词清。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般若(bō rě)的意思:指智慧、智慧的根源。也用来形容人的智慧深厚。
方袍(fāng páo)的意思:指正直、廉洁的品德。
徽音(huī yīn)的意思:指音调悦耳,声音宏亮。
理诣(lǐ yì)的意思:指对某一学问或技艺有很高的造诣和理解能力。
庐岳(lú yuè)的意思:指庐山和岳阳山,泛指名山大川。
涅槃(nièpán)的意思:指佛教中的涅槃,意为熄灭痛苦,脱离轮回。
奇才(qí cái)的意思:指才能出众、非凡的人。
挺生(tǐng shēng)的意思:顽强地活下去
未始(wèi shǐ)的意思:未曾开始;从未有过。
无名(wú míng)的意思:没有名字,无名无姓。
希声(xī shēng)的意思:希望听到消息或声音。
先贤(xiān xián)的意思:指已故的有德行、有贡献的前辈人物。
验方(yàn fāng)的意思:验方指的是医生在给病人开药方之前,先进行诊断和检查,确保药方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个成语也常用来形容在做任何事情之前,先进行认真的调查和检验。
音闻(yīn wén)的意思:指声音传闻,传说流传。
之子(zhī zǐ)的意思:指父母的孩子,也可以指某人的儿子。
中京(zhōng jīng)的意思:指居中而要害的地方。
- 注释
- 般若:智慧,特别是佛教中指洞察事物本质的最高智慧。
绝凿:彻底破除,毫无保留地消除。
涅槃:佛教用语,指超脱生死轮回的境界。
固无名:本来就没有名字,无法用言语表达。
先贤:古代的圣贤。
未始觉:未曾完全觉悟或理解。
之子:此人,指某位有才德的人。
唱希声:发出稀有、不常听见的声音,比喻提出独特见解。
秦王:这里特指秦始皇,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
嗟理诣:感叹于道理的深刻和到达的境界。
童寿:可能指某位智者或和尚的别称,具体人物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揖词清:言辞清晰、恭敬。
徽音:美好的名声。
庐岳:庐山,中国著名山脉,此处代指隐逸之地或高洁之境。
精难动中京:精深的教义难以影响到繁华的京城,中京通常指国都。
适验:恰好验证。
方袍:僧衣,代指僧人。
奇才:非凡的才能。
挺生:脱颖而出,突然出现。
- 翻译
- 只有智慧能彻底破除偏见,真正的解脱本就无需言说。
古代圣贤未曾完全觉悟,是您唱出了这罕有的真理之声。
秦始皇感叹于道理的深奥,童寿以清晰的言辞致敬。
美好的名声传至庐山,精深的教义难以触动繁华的京城。
恰好在僧衣之中得到了验证,奇异的才华再次崭露头角。
- 鉴赏
此诗为唐代僧人慧宣所作,奉和窦使君同恭法师咏高僧二首。全诗深入浅出地探讨了佛学中的般若智慧与涅槃之道,以及对古圣先贤的追寻与赞美。
“般若唯绝凿,涅槃固无名。”此两句开宗明义,指出了般若智慧是最高无上的,不可企及,它如同一把锐利的凿子,可以穿透世间一切迷雾。而涅槃,则是佛教中所说的至高境界,无名无相,没有可以言传的特定名称。
“先贤未始觉,之子唱希声。”这里颂扬了古代圣贤,他们对于宇宙人生的深刻洞察,如同初升的太阳,照亮了后世。而诗人自称"之子",意指自己是他们精神上的继承者,以清新脱俗的声音歌颂这份智慧。
“秦王嗟理诣,童寿揖词清。”秦王可能指的是古代的统治者,他们对于道德修养有所追求,通过诣谤来表达对真理的渴望。童寿则是一位道家人物,以其长寿著称,而"揖词清"表现了他对于清净之道的执着。
“徽音闻庐岳,精难动中京。”这里的“徽音”指的是美好的声音或教诲,这声音传播至庐岳山脉,象征着教义的深远影响。"精难动中京"则是说这些高深莫测的道理,即便在繁华的都市中心,也能激起人们内心的波澜。
“适验方袍里,奇才复挺生。”诗人通过"适验"一词表达了对佛法真理的亲身体验,而"方袍"象征着僧侣的简朴生活。最后,"奇才复挺生"则预示着在这样的修行环境中,新的、不寻常的才能和智慧将会不断涌现。
整首诗通过对佛学高深理念的探讨与颂扬,展现了作者对于精神追求的执着与向往,以及对先贤之道的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大行谢驿梅使琉球
使节分星象,仙舟捧御函。
丝纶宣海岳,天地极东南。
服荷殊宣赐,才推绝域堪。
远人胥乐附,异俗乃能谙。
父老相如檄,诗书陆贾谈。
徵牢宵逾十,馆谷日过三。
牛马风何隔,金银气不贪。
两阶遐格舜,九扈乍闻郯。
专对名非忝,周咨迹岂惭。
归航应载石,赴阙及传柑。
国体从兹振,兵威不自戡。
梅花洋信近,延伫慰朋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