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岩下陡壑,涉水攀绝巘。
僧逋寄孤衲,守废遗荒殿。
哀猿啸春嶂,悬灯宿西崦。
白云(bái yún)的意思:指白色的云彩,比喻轻松、自由自在的心情。
翻意(fān yì)的意思:改变原意,转变观点或态度。
何时(hé shí)的意思:何时表示询问时间,问什么时候。
环天(huán tiān)的意思:环天指的是环绕在天空中,形成一个圆环的景象。它比喻某种形式的壮丽或壮观。
峻极(jùn jí)的意思:形容山势险峻或形势严峻,也可以指形势极端严峻或困难。
累息(lèi xī)的意思:形容累得喘不过气来,非常疲劳。
路绝(lù jué)的意思:指道路断绝,无法通行或无法继续前进的情况。
扪萝(mén luó)的意思:触摸葡萄藤,意指触摸事物的表面而不深入了解其真相。
平衍(píng yǎn)的意思:广泛传播,普遍流传。
栖迟(qī chí)的意思:指人不安定,没有固定的居所,经常搬迁或流连于外地。
青冥(qīng míng)的意思:指深邃幽远的样子,形容天空或大海的深蓝色。
穷僻(qióng pì)的意思:
(1).亦作“ 穷辟 ”。贫穷偏僻。《淮南子·原道训》:“处穷僻之乡,侧谿谷之间。”《汉书·萧何传》:“ 何 买田宅必居穷辟处。” 宋 苏轼 《新城陈氏园》诗:“山城已穷僻,况与城相远。”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一·严感遇》:“﹝ 严 ﹞居山中穷僻处,忍飢赋诗。”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三章:“﹝她﹞就是跟 徐凤英 到 古北口 外收租时见过那险峻的山峦和穷僻的乡村。”
(2).贫困不遇。《战国策·韩策二》:“夫贤者以感忿睚眦之意,而亲信穷僻之人,而 政 独安可嘿然而止乎?”
(3).指贫困不遇之时、地或人。 汉 王充 《论衡·艺增》:“言鹤鸣九折之泽,声犹闻於天,以喻君子修德穷僻,名犹达朝廷也。”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计倪》:“﹝ 越王 ﹞乃使羣臣身问疾病,躬视死丧,不厄穷僻,尊有德,与民同苦乐。”
(4).谓诗风清苦,用字冷僻。《诗话总龟后集·苦吟》引 宋 魏泰 《隐居诗话》:“ 孟郊 诗蹇澁穷僻,瑑削不暇,苦吟而成。”
探幽(tàn yōu)的意思:探索深奥的道理或事物,寻找隐藏的真相。
天险(tiān xiǎn)的意思:指非常险恶的地方或情势,形容极其危险的局面。
危栈(wēi zhàn)的意思:形容形势危险,处境困难。
西崦(xī yān)的意思:形容人的眼睛大而明亮。
遗荒(yí huāng)的意思:指人口稀少、荒凉的地方。
杖锡(zhàng xī)的意思:指拄着拐杖的老人,用以比喻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的人。
拯援(zhěng yuán)的意思:指援助、救援。
诛求(zhū qiú)的意思:彻底消灭,追求到底
诛茆(zhū máo)的意思:指消灭害群之马,清除祸患。
这首诗描绘了王守仁对杖锡寺的探访与感悟。诗中以“杖锡”开篇,形象地展现了诗人徒步登山的情景,通过“青冥端”、“天险”、“陡壑”、“绝巘”等词语,营造出山势险峻、道路崎岖的氛围。随后,诗人深入描述了沿途的自然景观,如“喧瀑”、“危栈”、“峻极”等,展现了壮丽的山水之美。
接着,诗人笔锋一转,描绘了寺庙的荒凉景象,“僧逋”、“孤衲”、“废殿”等词句,透露出寺庙的荒废与僧人的孤独。诗人对这处偏远之地的现状表达了同情,“曾未诛求免”,暗示了当地生活的艰辛。
在探寻幽静的同时,诗人内心却充满了复杂的情感,“愤时翻意惨”,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状况的不满和忧虑。他反思自己的能力有限,“拯援才已疏”,但对这片土地的眷恋之情却日益加深,“栖迟心益眷”。
最后,诗人描绘了夜晚的景色,“哀猿啸春嶂,悬灯宿西崦”,以猿猴的哀鸣和夜灯的微光,渲染了一种凄凉而宁静的氛围。结尾“诛茆竟何时,白云愧舒捲”表达了诗人对于重建寺庙、改善当地生活条件的渴望,同时也流露出对自然美景的敬畏之情。
整体而言,这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更深层次地反映了他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