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带春同去,来将秋共来。
柳岸黄应渐,芦汀白欲催。
这首《秋日闻黄鹂》是清代诗人弘历所作,通过对秋日黄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与对人生哲理的深邃思考。
首句“去带春同去,来将秋共来”,以黄鹂的迁徙行为隐喻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更迭,春去秋来,黄鹂相伴,既描绘了自然界的循环往复,也暗示了人生的短暂与轮回。
“参商殊甚矣,睍睆胡为哉”两句,运用了星宿“参”与“商”的典故,象征着亲人或朋友间的相隔遥远,难以相聚。黄鹂的鸣叫(睍睆)在此处似乎成了孤独与思念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怀念。
“柳岸黄应渐,芦汀白欲催”描绘了秋天的景象,柳树逐渐泛黄,芦苇丛中白茫茫一片,渲染出秋意的浓重。通过自然景色的变化,诗人抒发了对时光易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谁能辨商律,高咏独彷徨”则表达了诗人面对自然与人生的复杂情感时的困惑与思考。在秋风萧瑟之中,诗人独自吟唱,试图在自然的启示中寻找答案,但又感到难以明辨其中的规律与意义,流露出一种深深的无奈与孤独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黄鹂这一自然界的生物,巧妙地融入了对季节变换、人生离合、自然美景以及内心情感的多重思考,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视角和哲学思考,是一首富有深意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