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从此(cóng cǐ)的意思:从现在开始,表示某个事件或情况从此以后发生了改变。
得名(dé míng)的意思:获得名字或称号
儿童(ér tóng)的意思:指年幼的孩子。
居中(jū zhōng)的意思:指在一定的范围内处于中心位置,也可指在纷繁复杂的事物中保持中立、公正的立场。
快乐(kuài lè)的意思:愉快、高兴
烂柯(làn kē)的意思:指事物本身质量不好,无法发挥作用。
老父(lǎo fù)的意思:指年老的父亲,也用来比喻年长的人。
留事(liú shì)的意思:指留下事情,不处理或不解决,让其悬而未决。
宁居(níng jū)的意思:安定居住,安享清静
上科(shàng kē)的意思:指一个人在某个领域或某种技能上有很高的造诣或精通。
婴儿(yīng ér)的意思:指年幼的儿童或刚出生的婴儿。
载道(zài dào)的意思:指道路宽广,可以容纳车辆行驶。也比喻一个人的胸怀宽广,能容纳大事。
治身(zhì shēn)的意思:指修养自身,提升品德和修养。
中上(zhōng shàng)的意思:中等以上水平或程度。
中和(zhōng hé)的意思:指使相互对立的事物或因素达到平衡,使之和谐统一。
- 鉴赏
这首挽诗《挽王修华》由宋代诗人王庭圭所作,通过对王修华生前为官清廉、治理有方的形象描绘,以及对其去世后百姓哀悼之情的细腻刻画,展现了对逝者的深切怀念与崇敬。
首联“督赋宁居中上科,治身从此得名多”,开篇即赞扬了王修华在督赋时的公正严明,以及其个人品行的高尚,使得他赢得了广泛的赞誉。这里的“中上科”可能是指他在处理政务时的中庸之道,既不偏激也不敷衍,恰到好处地平衡了各种利益关系,从而获得了民众的认可和尊敬。
颔联“不闻老父踰垣走,且听儿童载道歌”,通过对比的手法,进一步强调了王修华的清明廉洁。在古代社会,官员贪污腐败是常有的现象,而王修华却能做到让老父安心,让儿童欢歌,这无疑是对他的品德和政绩的高度肯定。这里的老父“踰垣走”,可能象征着在其他官员治理下可能出现的百姓逃亡或流离失所的情景,而“儿童载道歌”则描绘了一幅百姓安居乐业、和谐幸福的画面。
颈联“吏不捉人真快乐,庭无留事足中和”,进一步揭示了王修华为官的风格。在这样的治理下,官府的吏员不再因抓捕犯人而感到压力,因为法律得到了公正执行;同时,官署内没有积压的事务,表明了他的高效管理。这种“中和”的状态,既体现了公平正义,又兼顾了效率,是理想的政治局面。
尾联“邦民尽作婴儿泣,忍送輀车返烂柯”,以生动的比喻表达了百姓对王修华去世的哀痛之情。将百姓比作“婴儿泣”,形象地描绘了他们失去一位好官后的悲伤与无助。而“輀车返烂柯”则借用了“烂柯山”的典故,暗示王修华的离去如同仙人乘风归去,虽然令人惋惜,但也寄托了人们对他的美好祝愿和怀念。
整体而言,这首挽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情感的细腻描绘,不仅赞颂了王修华的政绩与品德,也深刻反映了古代社会对于清官的普遍期待与敬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淮阴遇风雨
吾庐岂不好,白日苦易夕。
如何芳岁阑,尚此千里役。
乾坤一虚舟,浩荡楚天碧。
江山已在眼,道路修且隔。
风雨怕不休,波浪蹴天掷。
船头困九牛,屡挽不进尺。
人生造化间,有似风中翮。
偶去还复来,胡为事形迹。
杜陵诛云师,韩子诅风伯。
我已两忘言,引觞聊自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