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桓温》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跋扈(bá hù)的意思:形容傲慢自大,专横跋扈。
臣事(chén shì)的意思:指臣子侍奉君主,尽忠职守,恪守职责的态度和行为。
底事(dǐ shì)的意思:底事指底细、真相、内情。表示了解事情的真相或内幕。
国人(guó rén)的意思:指中国人民,也可泛指一个国家的人民。
奸雄(jiān xióng)的意思:指心机深沉、狡诈狠辣的英雄人物。
尽忠(jìn zhōng)的意思:尽全力忠诚地为国家、组织或人民效劳。
能臣(néng chén)的意思:指有才能、能力出众的臣子。
屈伏(qū fú)的意思:屈服,低头认输
人臣(rén chén)的意思:指臣子、官员、仆人等效忠于君主或上级,忠诚尽责的态度。
善治(shàn zhì)的意思:善于治理、善于管理
英明(yīng míng)的意思:指智慧、聪明、明智的表现。
- 注释
- 英明:非常聪明和贤明。
善治:擅长管理国家事务。
奸雄:阴险狡猾的权臣。
屈伏:被迫臣服。
能臣:有能力的官员。
尽忠:竭尽忠诚。
国人臣事:对国家和人民尽职尽责。
底事:何故,为什么。
甘为:心甘情愿地做。
跋扈:专横跋扈,指权力过大、不守法度。
- 翻译
- 世间有位英明的君主善于治理
奸诈之徒也只得臣服,成为能干的官员
- 鉴赏
这首诗名为《桓温》,作者是宋代诗人徐钧。诗中通过描绘一个英明的君主能够使奸雄臣服,变为忠诚之臣的形象,暗示了桓温作为历史人物可能具备这样的领导才能。然而,诗人接下来提出疑问:如果桓温真的尽忠于国,为何又会变得专横跋扈?这反映了诗人对桓温性格转变的反思和对权力滥用的警惕。整首诗以问句结尾,引导读者思考权力与忠诚之间的复杂关系。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和馨果二友见寄韵
几度怀归浙水东,无端又下白云中。
当窗石色寒留雨,出洞猿声静带风。
崖底碧烟生暮景,树头红子落晴空。
酷怜后夜芗林月,照我思君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