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其三褒劝堂》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发潜(fā qián)的意思:指人才或潜力得到发掘和培养。
父子(fù zǐ)的意思:指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关系。
经传(jīng zhuàn)的意思:经过多年的传承和流传,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经典著作或传统文化。
前后(qián hòu)的意思:指时间或顺序上的先后关系。
千古(qiān gǔ)的意思:指长时间的历史时期,也可以表示永远、永久。
室中(shì zhōng)的意思:指在室内、密闭的空间中。
堂室(táng shì)的意思:指庄严宏伟的大厅或会堂。
易经(yì jīng)的意思:易经是中国古代的一部典籍,也称为《周易》。它是一本关于卜筮和哲学的书,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衣钵(yī bō)的意思:指传授衣钵,传承衣钵。比喻接受前辈的指导和传统的学问。
- 翻译
- 《易经》传承着父子间的智慧
前后代之间如弓与帛般传递着深奥的知识
- 注释
- 传:传递,传授。
父子:指家族世代相传。
前后弓帛:比喻知识的连续和承继。
贲:这里指丰富、繁多的知识。
衣钵:原指僧侣的袈裟和饭碗,引申为学问或技艺的传承。
堂室:家庭或学术机构。
千古:千百年,长久。
发潜秘:揭示隐藏的奥秘,深入探索。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苏籀所作的《邵公济求泰定山房十诗·褒劝堂》中的第三首。诗人以《易经》中的传承理念为引,将学问和智慧比作父子相传的弓帛贲,象征着知识的连续性和世代积累。"衣钵堂室中"形象地描绘了这种学问在家族或学派内部的严谨传授,犹如珍贵的衣钵被珍藏于神圣的堂室之内。"千古发潜秘"则强调这些深奥的学问经过长时间的发掘和领悟,才得以揭示其内在的神秘和价值。
整体来看,这首诗寓含了对学术传承的尊重与推崇,以及对知识宝藏的珍视,体现了古代文人对于学问严谨态度和薪火相传精神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