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璞终应剖,南圭近已磨。
《走笔送袁士旦归江南兼怀魏凝叔和公杨长苍二首·其二》全文
-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陈恭尹的作品,通过“走笔送袁士旦归江南兼怀魏凝叔和公杨长苍二首(其二)”这一标题,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友人的深厚情谊以及对江南风土人情的向往。诗中以真挚的情感和生动的语言,描绘了与友人之间的深厚友谊,以及对友情的珍视。
首句“一见即投分,相知宁在多”,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初次见面便能心意相通,深厚的友情并不需要过多的交往来加深。接着,“吾尤推意气,人共诵诗歌”,进一步强调了诗人对友情的重视,认为真正的友情在于心灵的契合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如诗歌一般,能够激发共鸣,传颂于世。
“卞璞终应剖,南圭近已磨”,这里运用了典故,卞璞比喻未被发现的才华或潜力,南圭则象征着经过雕琢的美玉。这两句暗示了诗人对友人才华的期待,相信他们如同未经雕琢的美玉,终将展现出其独特的光彩,同时也表达了对友情的培养和珍惜,如同打磨美玉一样,需要耐心和细心。
最后,“谁能记微贱,为报幸无他”,诗人感慨于世态炎凉,感叹于人们往往只记得显赫的人物,而忽视了那些默默无闻的朋友。他希望即使自己地位低微,也能得到朋友的理解和支持,表达了对友情的真诚渴望和对平等关系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友情的深刻感悟和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对真挚友谊的珍视,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现实的反思和对于人性美好面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