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空萤忽散,溪断水犹潺。
一宵秋月白,能得几人閒。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友人后独自返回的旅程中所见的自然景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内心感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夜晚山林间的静谧与幽深。
首句“送客东城暮”,点明了送别友人的地点和时间,夕阳西下,暮色渐浓,为整幅画面铺垫了淡淡的离愁别绪。接着,“还家路在山”一句,暗示了归途的遥远与曲折,预示着即将展开的一段孤独之旅。
“谷空萤忽散,溪断水犹潺”描绘了山谷间萤火虫闪烁又突然消失的景象,溪流虽被断开,但水流依然潺潺,象征着生命中的困难与挫折虽无法避免,但生命力依旧顽强。这一联通过对比,展现了自然界的坚韧与美丽。
“竹雾将沾地,松风未闭关”则进一步渲染了夜幕下的山林氛围。竹林笼罩在薄雾之中,仿佛随时会触及地面,而松树的风声并未完全停止,似乎在诉说着不眠之夜的故事。这两句不仅描绘了视觉与听觉上的丰富层次,也暗喻了诗人内心的波动与思考。
最后,“一宵秋月白,能得几人閒”表达了诗人对宁静夜晚的向往与珍惜。在这样一个秋月皎洁的夜晚,能够享受片刻的宁静与闲适,对于忙碌于尘世的旅人来说,是多么难得的体验。这句话既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内心平静的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展现了送别后的孤独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美景的欣赏与内心深处的宁静追求,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印累累,绶若若,不如相逢一饷乐。
谷量牛马斗量珠,不如闭门细读平生书,居闲意气或有馀。
利害毫发过,不能以手援其躯。
风吹月明,落我庭树。宿乌夜惊,徐徐飞去。
昼夜有程,汝何不住。前畏弹射,后畏网罗。
孰视鸿鹄,云霄可摩。亦知人生,如意少不如意多。
富贵欲长保,执斧不见柯。
印累累如此,宿鸟飞去何。
观音妙智力,无刹不现身。
出自针缕间,神通亦如是。
光华五采备,成此六铢衣。
云髻冰雪衣,宝冠璎珞饰。
庄严行道相,步步妙莲花。
慈眼视众生,睟然见于色。
愿言瞻敬者,回顾逍遥人。
系缚本来无,何往非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