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半壁(bàn bì)的意思:指某个整体的一部分,通常用来形容两个相对的事物之间的关系。
报恩(bào ēn)的意思:以行动回报别人的恩情。
伯仲(bó zhòng)的意思:形容两个人或物的差距很小,难以分辨谁更好或更高明。
东南(dōng nán)的意思:指东南方向。
感知(gǎn zhī)的意思:感知指的是通过感官来获取信息,即察觉、领悟和理解事物的过程。
回天(huí tiān)的意思:指扭转乾坤,改变困境,使局势逆转。
力战(lì zhàn)的意思:全力以赴进行战斗,毫不畏惧地奋力作战。
弥留(mí liú)的意思:指人快要死去或临终的状态。
平生(píng shēng)的意思:指一个人一生的时间。
无地(wú dì)的意思:没有地方站脚、无处容身。
相偕(xiāng xié)的意思:相互陪伴,相互依偎。
谢傅(xiè fù)的意思:指对老师或恩师表示感谢之意。
知遇(zhī yù)的意思:指得到他人的赏识、关心和帮助。
- 鉴赏
此挽联以沉稳之笔触,悼念曾国荃,其功勋卓著,力挽狂澜,与兄长并肩作战,效仿谢安之风范,彰显了其在乱世中的英雄气概。联中“半壁陷东南”描绘了国家危难之际,局势动荡不安的背景,而“赖力战回天”则高度赞扬了曾国荃及其兄弟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力挽狂澜的壮举。此处“回天”二字,形象地表达了他们扭转乾坤、拯救国家于危难之中的伟大贡献。
“伯仲相偕追谢傅”,将曾国荃与其兄长比作东晋名臣谢安,意在强调他们在处理国家大事时的默契配合和卓越才能,犹如谢安与其侄子谢玄在淝水之战中的合作一般,共同抵御外敌,保家卫国。这不仅是对曾氏兄弟军事才能的高度肯定,也是对其忠诚与勇气的颂扬。
后半部分“平生感知遇,愧报恩无地”,则表达了对曾国荃一生中所受到的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以及因未能充分回报这份恩情而深感遗憾的心情。这种情感的流露,既体现了个人的谦逊与自省,也反映了对恩师或贵人提携之恩的深切铭记。
最后,“弥留犹及拜彭宣”一句,以曾国荃临终前仍不忘表达对某位重要人物的敬意,进一步展现了其忠诚与感恩的品质。这里“彭宣”可能是指曾国藩,作为曾国荃的兄长和精神导师,曾国藩对曾国荃的成长与成就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这一细节不仅加深了对曾国荃人格魅力的理解,也体现了家族间的深厚情谊与传承。
整体而言,此挽联通过精炼的语言,深情地回顾了曾国荃的一生,既赞美了他的英勇事迹,又表达了对他个人品质的深刻敬仰,是一幅生动展现其生平与精神风貌的艺术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移居 其二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拟古 其六
苍苍谷中树,冬夏常如兹;年年见霜雪,谁谓不知时。
厌闻世上语,结友到临淄。
稷下多谈士,指彼决吾疑。
装束既有日,已与家人辞。
行行停出门,还坐更自思。
不怨道里长,但畏人我欺。
万一不合意,永为世笑嗤。
伊怀难具道,为君作此诗。
形影神三首 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