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冬至日奉和御制》
《冬至日奉和御制》全文
唐 / 徐铉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

吹律政知宽,迎长物倍安。

初阳殊胜腊,积雪更添寒。

庭实罗千品,珍符百般

群臣同偶圣,不叹夜漫漫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百般(bǎi bān)的意思:指各种各样的、多种多样的。

长物(cháng wù)的意思:指具有长久价值、能够长期使用的物品。

初阳(chū yáng)的意思:指早晨的第一缕阳光,也用来比喻事物刚刚开始发展的阶段。

吹律(chuī lǜ)的意思:指胡乱说话、说谎或夸大事实。

积雪(jī xuě)的意思:指积聚的雪,比喻长时间积累的事物。

罗千(luó qiān)的意思:形容数量众多,极为繁杂。

漫漫(màn màn)的意思:长时间或长距离的、漫长的、无尽的

千品(qiān pǐn)的意思:形容物品数量极多、品种繁杂。

殊胜(shū shèng)的意思:非常优秀或出众,超越寻常

庭实(tíng shí)的意思:指庭院中种植的树木长得茂盛,形成一片繁荣景象。

珍符(zhēn fú)的意思:指珍贵的符箓,比喻非常重要或有特殊意义的事物。

夜漫漫(yè màn màn)的意思:夜晚漫长,时间过得很慢。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冬至日的景象与氛围,充满了对皇家庆典的颂扬。首句“吹律政知宽”以律动的风声象征朝廷政策的宽广与和谐,暗示着统治者的仁政。接着“迎长物倍安”则表达了迎接新年的喜悦与安全的氛围,预示着新的一年将带来更多的安宁与繁荣。

“初阳殊胜腊”一句,通过对比初升的阳光与腊月的寒冷,强调了冬至日阳光的温暖与希望,象征着新生活的开始。而“积雪更添寒”则在描述自然景象的同时,也隐喻了社会的稳定与秩序,即使在严寒中也能感受到温暖。

“庭实罗千品,珍符荐百般”描绘了宫廷内丰富的节日庆祝活动,各种珍稀物品被陈列展示,各种美食佳肴被献上,展现了皇家的奢华与慷慨。这不仅体现了物质的丰富,更寓意着精神的满足与文化的繁荣。

最后,“群臣同偶圣,不叹夜漫漫”表达了全体臣民在皇帝的引领下共同庆祝,享受节日的欢乐,不再感叹夜晚的漫长,寓意着团结一致,共度难关的美好愿景。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冬至日的庄严与喜庆,以及对国家繁荣、社会稳定和人民幸福的深切祝愿。

作者介绍
徐铉

徐铉
朝代:唐   字:鼎臣   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   籍贯:广陵(今江苏扬州)   生辰:916年—991年

徐铉(916年—991年)南唐,北宋初年文学家、书法家。字鼎臣,广陵(今江苏扬州)人。历官五代吴校书郎、南唐知制诰、翰林学士、吏部尚书,后随李煜归宋,官至散骑常侍,世称徐骑省。淳化初因事贬静难军行军司马。曾受诏与句中正等校定《说文解字》。工于书,好李斯小篆。与弟徐锴有文名,号称“二徐”;又与韩熙载齐名,江东谓之“韩徐”。 
猜你喜欢

胡绢庵中尊西山寺虹社初开

琴鹤招携上界开,艳阳佳气共登台。

千年洛社潞公事,万里岳阳供奉来。

金粟座高清梵落,木棉花好乱红堆。

兴酣泼墨满衣袖,看我天池拂濯回。

(0)

九日登翔凤台

荒台百丈挂藤萝,驻马登游载酒过。

日色濛溶天淡抹,风声嘹亮雨斜拖。

忧时蒿目心同远,恋阕幽怀赋更多。

借问当年程太史,金商瑟瑟奈秋何。

(0)

哭石交十首·其九

金策剪鹑首,苍苍岂常酣。

飘风不自北,飘风不及南。

哭我载尸行,呼石为伟男。

野火烧尔骨,不沃蝇蚋贪。

勿过潇湘水,湘水有惊潭。

勿上群玉山,玉山有危岚。

哭石不谀石,哭石无诪諵。

男儿则死尔,勿贻泉下惭。

(0)

哭石交十首·其三

训狐老成魅,厌闻人血腥。

身非苕华质,饪割同秋鲭。

浊水不流渭,清水不流泾。

我石匪浣衣,危立峙中庭。

雷风水火力,受此崭宕形。

桀纣为兄弟,何以茂舜荣。

奇杌为一家,何以秀尧苓。

我意不如石,怪叹生幽冥。

敢失童麋步,壮趾以灭铭。

石孤如谏士,石严如司刑。

昔为石磊磊,今为冢青青。

(0)

赠吴长源孝廉

照我翡林珠玉丛,何疑身在白云中。

千峰积黛连双髻,一水成沦隔数谼。

北海高情谁得似,东头隽望雅能同。

名花如侍列茵几,龙盾鱼肠倚碧桐。

(0)

喜得陈夏木书

岂是盗名字小山,书来短发及秋删。

遐心匪卷流黄席,我面有如古玉颜。

七尺平分天地辱,五常不理剑冠顽。

佩瑱阿谷犹吾党,泽畔先询屈子蕳。

(0)
诗词分类
幼儿必背 小学必背 初中必背 高中必背 秋天 菊花 梅花 春节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诗人
孔稚珪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