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貌昔将花共艳,鬓毛今与草争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百事(bǎi shì)的意思:形容事情繁多,琐碎纷乱。
鬓毛(bìn máo)的意思:指额角两侧的头发,用来比喻年龄。
芳信(fāng xìn)的意思:美好的消息或好音信。
故人(gù rén)的意思:故人指的是旧时的朋友或熟悉的人,也可以用来形容过去的事情或往事。
柳色(liǔ sè)的意思:指柳树的颜色,也用来形容春天柳树的绿色。
洛阳(luò yáng)的意思:指文化名人或作品在洛阳特别受到重视和推崇。
年来(nián lái)的意思:指多年以来的时间。
无绪(wú xù)的意思:没有头绪,没有线索,无法下手或解决问题。
雪晴(xuě qíng)的意思:形容天空晴朗,没有云彩的样子。
阳春(yáng chūn)的意思:指朴素、朴实无华,没有修饰的样子。
邀欢(yāo huān)的意思:邀请欢乐的人一起共度时光
莺声(yīng shēng)的意思:指美好的声音或动听的歌声。
驻马(zhù mǎ)的意思:指马匹停驻在某地,形容行军途中临时休息。
- 注释
- 迥:遥远。
逢高:遇到高地,这里指视野开阔的地方。
驻马频:频繁地停下马匹。
雪晴:雪后放晴的天气。
莺声:黄莺的叫声。
芳信:春天花开的信息,象征美好的消息。
柳色:柳树嫩绿的颜色。
邀欢:招揽欢乐。
酒貌:酒和美貌,代指过去的繁华生活。
昔:从前。
鬓毛:两鬓的头发。
今:现在。
草争新:像草一样新生,形容头发变白。
百事:各种事情。
无绪:没有头绪,心情纷乱。
汤师:指僧人汤师,可能是诗人的朋友或精神导师。
净因:佛教术语,指清净的因果,这里指与僧人交往,追求心灵的净化。
- 翻译
- 在迥远处便常常勒马停留,欣赏雪后晴空中的洛阳春景。
黄莺的叫声传递着远方的花香信息,柳色绿得如同老友般招人喜欢。
过去曾在花前月下与美酒共赏,如今鬓发已如杂草般新生。
近年来所有的事情都无心绪打理,唯有与僧人汤师结下清净的因缘。
- 鉴赏
此诗描绘了早春时节洛阳城内的美丽景色,以及诗人对友人的怀念之情。首句“值迥逢高驻马频”表明诗人在一个高处频繁地勒住马匹,享受着远眺的乐趣。接着,“雪晴闲看洛阳春”则是说在雪后晴朗的天气中,诗人悠闲地观赏洛阳城里的春色。
“莺声报远同芳信”一句,以莺鸟的鸣叫作为传递信息的手段,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这里的“同芳信”暗示着与朋友共同的美好记忆和忠诚的情谊。“柳色邀欢似故人”则形容初春时节柳树的嫩绿颜色,如同久违的旧友一般令人心生欢喜。
“酒貌昔将花共艳,鬓毛今与草争新”两句,通过对比过去和现在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于青春易逝、时光不待人的感慨。昔日与鲜花一同盛放的容颜,如今却是鬓发与初生的青草争取新意。
最后,“年来百事皆无绪,唯与汤师结净因”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转中种种往事的淡然态度,以及对佛法修持之“净因”的珍视。这里的“汤师”可能是指某位佛教高僧或是诗人的内心导师。
整首诗不仅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感和丰富的想象力,也体现了早春景色与个人情怀的美妙结合,是一幅集自然美与人文情怀于一体的古典诗词画卷。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