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其二》全文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二时(èr shí)的意思:表示时机、时刻。
分明(fēn míng)的意思:明显、清楚
两个(liǎng gè)的意思:既能兼顾两个方面,使双方都得到满足或利益。
矛头(máo tóu)的意思:指问题、矛盾、冲突等的主要方面或对象。
南山(nán shān)的意思:指的是南方的山,也可泛指高山。
泥牛(ní niú)的意思:形容行动迟缓、无能为力。
日元(rì yuán)的意思:形容事物的价值很高,有很大的影响力。
十二(shí èr)的意思:指十二个,表示数量为十二。
四至(sì zhì)的意思:四周的范围或界限。
淅米(xī mǐ)的意思:形容声音细小、轻微。
一日(yī rì)的意思:形容进步非常迅速,发展迅猛。
元来(yuán lái)的意思:原本、本来的意思。
十二时(shí èr shí)的意思:指一天中的十二个时辰,泛指整个过程、全部事物。
- 注释
- 南山:指代南方的山,可能象征着时间或地点。
分明:清晰、明确。
一日:一天。
元来:原来,本来。
十二时:古代计时单位,每时辰相当于现在的两小时。
两个:数量词。
泥牛:比喻辛勤劳动的人或事物。
齐著力:一起努力,共同用力。
矛头:矛的尖端,这里可能象征锐利的工作。
淅米:磨米,指粮食加工过程。
剑头炊:用剑头来烧火做饭,形容生活艰辛。
- 翻译
- 南山的四季界限分明,一天原本就有十二个时辰。
两个泥塑的牛一起用力,一个用来磨矛头,一个用来做剑炊做饭。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黄庭坚的作品《次韵奉答南山禅师二颂兼呈琦上人(其二)》中的片段。诗中以南山为背景,通过“南山四至分明也,一日元来十二时”这两句,描绘了南山时间划分的清晰,暗示出禅宗对于时间观念的精确把握。接下来的“两个泥牛齐著力,矛头淅米剑头炊”,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形象地描述了禅修者如牛般辛勤努力,将日常生活中的琐事(如磨米做饭)视为修行的一部分,体现了禅宗生活中的勤勉和对世俗生活的超脱。整体上,这首诗寓含了对禅修生活的理解和禅师们的敬意,语言质朴而富有深意。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