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炊烟(chuī yān)的意思:指农村中农民家中炊烟袅袅升起,意味着安居乐业,平静安宁的生活。
寒林(hán lín)的意思:
(1).称秋冬的林木。 晋 陆机 《叹逝赋》:“步寒林以悽惻,翫春翘而有思。” 唐 王维 《过李揖宅》诗:“客来深巷中,犬吠寒林下。” 宋 范仲淹 《和提刑赵学士探梅》诗之二:“静映寒林晚未芳,人人欲看 寿阳 粧。” 瞿秋白 《饿乡纪程》六:“车站前一片大旷场,四围寒林萧瑟,晓霜犹凝,飕颼的西北风吹着落叶扫地作响,告诉我们已经到了北国寒乡了。”
(2).梵语音译。弃尸之处。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七:“尸陀林,正言尸多婆那,此名寒林。其林幽邃而寒,因以名也。在 王舍城 侧,死人多送其中。今总指弃尸之处名‘尸陀林’者,取彼名之也。”看落(kàn luò)的意思:观察不到,看不见。
落日(luò rì)的意思:指太阳落山,天色暗下来,也用来比喻人或事物的衰落、结束。
日立(rì lì)的意思:形容事物突然出现或显露出来。
未遇(wèi yù)的意思:指未曾遇到过,未曾碰面。
溪湾(xī wān)的意思:溪湾是指山溪流入江湖时形成的弯曲地方。在引申义中,溪湾表示一个地方或环境的变化和转折。
幽人(yōu rén)的意思:指隐居在深山幽谷中的人,也可用来形容生活在孤独、寂静环境中的人。
遮断(zhē duàn)的意思:阻止、阻挡、切断。
- 鉴赏
这首清代诗人储雄文的《有访》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首句“未遇幽人又独还”,表达了诗人独自归来的寂寥,暗示了访客未至或未遇的遗憾。接着,“贪看落日立溪湾”展现了诗人被夕阳美景所吸引,不愿离去,流露出对自然景色的喜爱和欣赏。
后两句“隔溪几处炊烟动,遮断寒林数叠山”,进一步深化了画面的意境。远处溪边,几缕炊烟袅袅升起,增添了生活的气息,而炊烟后的寒林和重叠的山峦则构成了一幅静谧而深远的背景。这两句通过动态的炊烟与静态的山林对比,展现出一种宁静而略带寂寥的乡村生活场景。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勾勒出访客未至时诗人的独游心境,以及对山水田园风光的深深眷恋,透露出诗人淡泊而闲适的情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元旦日蚀
白日众阳宗,王正四序首。
况此月初吉,食之亦孔丑。
故老相惊嗟,百年未曾有。
颇闻文皇时,兹事亦匪偶。
当其君臣会,灾祲岂能久。
宋公才一言,荧惑乃却守。
于今太阳厄,从申直至酉。
群僚萃南宫,簪组纷前后。
台史报初亏,稽首再三扣。
元臣跪伐鼓,申救情独厚。
高高若罔闻,啖食未满口。
乍疑璧微缺,忽若镜中剖。
须臾如月初,恍欲露星斗。
惨淡不可辨,氛霾互缠纠。
天人会相通,垂戒固不苟。
吾闻月掩日,其事果然否。
无乃阳道衰,遂为阴所走。
月本傅日行,代明得称耦。
倘使日景亏,月光安所受。
其事或渺茫,吾欲徵神瞍。
载观春秋书,一一各有取。
下土虮虱臣,惭无捧日手。
《元旦日蚀》【明·陆深】白日众阳宗,王正四序首。况此月初吉,食之亦孔丑。故老相惊嗟,百年未曾有。颇闻文皇时,兹事亦匪偶。当其君臣会,灾祲岂能久。宋公才一言,荧惑乃却守。于今太阳厄,从申直至酉。群僚萃南宫,簪组纷前后。台史报初亏,稽首再三扣。元臣跪伐鼓,申救情独厚。高高若罔闻,啖食未满口。乍疑璧微缺,忽若镜中剖。须臾如月初,恍欲露星斗。惨淡不可辨,氛霾互缠纠。天人会相通,垂戒固不苟。吾闻月掩日,其事果然否。无乃阳道衰,遂为阴所走。月本傅日行,代明得称耦。倘使日景亏,月光安所受。其事或渺茫,吾欲徵神瞍。载观春秋书,一一各有取。下土虮虱臣,惭无捧日手。
https://www.xiaoshiju.com/shici/8667c71eb83fd18963.html
题内兄家所藏画鹿一篇
青春手绾驿堂绶,购得名画满堂后。
取将麋鹿障前庭,寒流迸落孤松吼。
忆昨我从武夷来,此中泉石彼中有。
入门向壁寒色高,却步犹疑九曲走。
此景固是九曲奇,此鹿还得千龄寿。
两角珊瑚映紫茸,一身雪片凝黄耇。
犹记曾牵太乙车,何须惊顾咸阳狗。
看罢巳舒羁客愁,况复山花发囱牖。
抚几转呼庭上人,为取银匙倾百卣。
知君本是旷荡流,懒束带钩事官守。
正如麋鹿困樊笼,终想长林悦丰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