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26日(农历三月廿九日) 乙巳蛇年 星期六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题江乡归趣图·其五》
《题江乡归趣图·其五》全文
明 / 杨士奇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春风(chūn fēng)的意思:形容人在顺利、得意的时候的心情愉快。

耕钓(gēng diào)的意思:指农民在田间劳作,勤劳耕种和钓鱼,形容人勤劳努力,兼顾多种事务。

浩荡(hào dàng)的意思:形容气势宏大,浩大雄伟。

画图(huà tú)的意思:用图画或图表等形式来表示或说明事物。

江乡(jiāng xiāng)的意思:指江河畔的乡村,形容风景优美、环境宜人的乡间地方。

明时(míng shí)的意思:明时意为明天的时候,也指将来的时候。

千里(qiān lǐ)的意思:指很远的距离。

时耕(shí gēng)的意思:指适时耕种,合乎季节进行农事。

无人(wú rén)的意思:没有人,没有人照料或管理的状态

相似(xiāng sì)的意思:相似指两个或多个事物在某些方面具有相同或相近的特征或性质。

莘野(shēn yě)的意思:指行为举止不受拘束,不受约束,不受限制。

一带(yí dài)的意思:一片区域,一片地方

有相(yǒu xiāng)的意思:指有某种特定的样子、特征或特点。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而宁静的江乡春景图。诗人以“一带江乡五千里”开篇,将读者带入一个广阔无垠、充满生机的自然世界中。接下来,“春风浩荡画图新”一句,生动地展现了春天到来时万物复苏、生机勃勃的景象,仿佛整个世界都被春风赋予了新的生命与色彩。

“莘野磻溪有相似”,这里引用了两个历史典故——“莘野”和“磻溪”。莘野是商汤时期的贤臣伊尹隐居之地,磻溪则是周文王遇到姜太公的地方。这两处都象征着贤才隐居、等待时机的情境。通过这两个典故,诗人巧妙地表达了即使在盛世之中,也依然不乏能人志士,他们或许暂时隐匿于平凡之中,但终有一天会脱颖而出,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一句“明时耕钓岂无人”,则进一步强调了在清明的时代里,即便是在耕作与垂钓这样看似平凡的生活中,也不乏有识之士,他们虽不显山露水,却怀揣着济世安民的抱负,静待时机的到来。整首诗通过对江乡春景的描绘以及历史典故的运用,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蕴含了对人才的期待与赞颂,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思想与高远的境界。

作者介绍
杨士奇

杨士奇
朝代:明   字:士奇   号:东里   籍贯: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   生辰:1366~1444

杨士奇(1366~1444),明代大臣、学者,名寓,字士奇,以字行,号东里,谥文贞,汉族,江西泰和(今江西泰和县澄江镇)人。官至礼部侍郎兼华盖殿大学士,兼兵部尚书,历五朝,在内阁为辅臣四十余年,首辅二十一年。与杨荣、杨溥同辅政,并称“三杨”,因其居地所处,时人称之为“西杨”。“三杨”中,杨士奇以“学行”见长,先后担任《明太宗实录》、《明仁宗实录》、《明宣宗实录》总裁。 
猜你喜欢

赠别友人之长沙太守

闻说长沙郡,湘南驿路微。

楚山猿乱叫,湘水雁孤飞。

见月鸣琴坐,行春佩印归。

怜君五马贵,自笑绿萝衣。

(0)

送画史林虚白归屿南

佳君本是林泉客,花屿闲居乐虚白。

几年画里识君心,此日尊前见颜色。

兴来为写辋川图,烟光潭影相模糊。

不羡南宫称小米,更从物外惊方壶。

看君精艺有如此,何乃郁郁栖穷途。

悠悠世事东流水,欲向何门曳珠履。

梁苑歌钟久不闻,信陵宾客徒为尔。

白云望望频回首,说道家林别来久。

斗酒临岐且尽欢,殷勤更问重来不。

(0)

龙门行留别陈大因悼杨关西

枫林野水龙门道,海屿青冥秋浩浩。

沙头昏晓落寒潮,渡口寒暄自芳草。

芳草萋萋春复秋,来往行人应白头。

十年不醉龙门夜,此复经过愁更愁。

绿江沈沈泛轻舸,旅舍萧条独行坐。

秋风飒飒吹雁来,山叶飘飘向人堕。

元龙高楼谁复过,子云旧宅今如何。

年芳寂寞山花笑,往事凄凉野鸟歌。

此去伤心不能已,叹息人间秪如此。

词赋空留千万言,世人见如一杯水。

沦落天涯一遇君,龙门之下又离群。

那知别后芳山里,叫月清?谁忍闻。

(0)

题陈召外馆山水图

云木深深少四邻,绿萝青壁断行人。

扁舟已是桃花水,更问仙源隔几尘。

(0)

题界画二图·其一

飞构凌空际楚天,远临衡霍见湘烟。

阁中歌舞今谁在,芳草春波似昔年。

(0)

方壶竹

一鹤东飞出楚云,手携湘绿下入群。

几多金薤琳琅影,散入秋声夜夜闻。

(0)
诗词分类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母亲
诗人
洪亮吉 顾太清 王质 朱翌 尤侗 王寂 丁鹤年 王易 叶适 张祜 严复 寒山 范纯仁 刘宰 黄公度 徐铉 钱起 丘处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