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石为胎古,因风泛籁纡。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盘山十六景之一的万松寺的自然美景与超凡脱俗之感。诗人以“苍翠复清臞”开篇,巧妙地将山色的生机勃勃与清雅脱俗融为一体,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意境。接着,“仙山别一区”一句,不仅点明了万松寺所在之地的神秘与独特,更暗示了此处可能蕴含着某种超凡脱俗的精神境界。
“谁知圆觉佛,也爱老成儒。”这两句诗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一方面赞美了万松寺中圆觉佛的智慧与慈悲,另一方面又表达了对儒家学者的尊敬与欣赏,暗示了万松寺不仅是佛教圣地,也是文化与智慧的汇聚之所。这种融合了宗教与文化的氛围,使得万松寺成为了超越世俗的净土。
“以石为胎古,因风泛籁纡。”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万松寺周围的自然景观,以古老的石头作为背景,随着微风的吹拂,仿佛能听到悠扬的乐声在山谷间回荡,营造了一种静谧而充满诗意的氛围。
最后,“此间来亦屡,兴会几番殊。”诗人通过自己的多次来访,表达了对万松寺不同季节、不同时间景色变化的独特感受,强调了自然之美与人文之美的相得益彰,以及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之间的深刻共鸣。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万松寺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超凡脱俗精神境界的向往,同时也体现了清代文人对于自然与人文和谐共存的追求。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柳枝词咏篙水溅妓衣
半额微黄金缕衣,玉搔头袅凤双飞。
从教水溅罗裙湿,还道朝来行雨归。
薄幸·眼波横秀
眼波横秀。
乍睡起、茸窗倦绣。
甚脉脉、阑干凭晓,一握乱丝如柳。
最恼人、微雨慳晴,飞红满地春风骤。
记帕折香绡,簪敲凉玉,小约清明前后。
昨梦行云何处,应只在、春城迷酒。
对溪桃羞语,海棠贪困,莺声唤醒愁仍旧。
劝花休瘦。
看钗盟再合,秋千小院同携手。
回文锦字,寄与知他信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