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楚神(chǔ shén)的意思:指某人的才能或能力非常出众,超过常人。
迥路(jiǒng lù)的意思:指与常规路线相悖的行为或思维方式,意味着与众不同、独特。
七夕(qī xī)的意思:指农历七月初七日,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也称为“乞巧节”。在这一天,有许多浪漫的传说和习俗,主要以庆祝牛郎织女相会的故事为背景。
三更(sān gēng)的意思:指夜间的最后一更,也指深夜。
宋玉(sòng yù)的意思:形容人或物失去原有的光彩,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随龙(suí lóng)的意思:跟随权势者,投靠有权势的人。
重城(zhòng chéng)的意思:指城墙高大坚固,难以攻破。
- 注释
- 捧月:形容人在深夜仰望月亮。
断:消失或中断。
藏星:隐藏星星。
七夕:中国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又称乞巧节。
飘迥路:遥远的道路。
旋见:立刻看见。
隔重城:隔着多座城市。
潭暮:深潭在傍晚。
龙起:比喻潭水波澜壮阔。
河秋:秋天的河水。
压雁声:使雁鸣声显得低沉。
宋玉:战国时期楚国文学家。
楚神名:指楚国神话中的神灵。
- 翻译
- 在三更时分捧月,七夕之夜隐藏星辰。
刚刚听到远方飘来的消息,转眼又隔了重重城墙。
潭水在夜晚随着龙腾而起,秋天的河水压低了雁鸣声。
恐怕只有宋玉能理解,这是楚国神灵的名字。
-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著名文学家、诗人李商隐的作品,名为《咏云》。从诗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深切情感和丰富联想,同时也融入了对古典文化的精妙借鉴。
"捧月三更断,藏星七夕明。"
这两句描绘出夜晚的云彩如同一块巨大的幕布,有时候遮掩着明亮的月光,只留下几颗星辰在特定的时刻(即农历节气中的“七夕”)才显露出它们的光芒。这里展现了诗人对夜晚天空变化的细腻观察和深邃想象。
"才闻飘迥路,旋见隔重城。"
这两句则描绘出云彩如同飘渺的道路,有时候它们就像是连接不同世界的桥梁,而有时却又变成高不可攀的城墙。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表达了对自然界中云雾变化无常的赞美。
"潭暮随龙起,河秋压雁声。"
这里的“潭暮”指的是傍晚时分水流湍急的声音,“随龙起”则是形容云彩如同腾飞的龙般升腾;而“河秋压雁声”则是描绘出秋天河岸边,云层低垂,似乎压抑了远处大雁的鸣叫。诗人通过这两句,再次展现了他对自然界声音和形态变幻的深刻感受。
"只应惟宋玉,知是楚神名。"
最后两句直接点出了“云”在古代文化中的象征意义。提到“宋玉”,即指的是战国时期的文学家宋玉,他曾写过《登谒岘山》等咏叹自然之作。诗人通过这一点,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赞赏,同时也显示出他对古代文化遗产的尊重和传承。
整首诗以其优美的意象、深邃的思想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展现了李商隐特有的抒情风格,以及他对于自然界无限遐想的才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汪正夫云已厌游湖上顾予犹未数往遂成长篇寄
君已厌折湖上花,我犹驱迫坐两衙。
须知乐事属閒客,日日携觞不在家。
况君才力自少对,取次落笔成天葩。
春风湖上与之敌,豪放丽绝无以加。
幽岩绝壁无不到,欲缘云汉寻天槎。
顷属胜游不得往,犹如野马绊在车。
眼看红英零落尽,长条已被绿叶遮。
春芳虽晚犹得在,山丹正好红相夸。
终当摆去百事役,与君共蹑南山霞。
虽老犹能沃金叶,卞娘送以双琵琶。
已教楼下排花舫,醉到碧山春日斜。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