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贝叶(bèi yè)的意思:贝叶意为贝壳的叶子,比喻微小而珍贵的东西。
谛听(dì tīng)的意思:谛听指的是非常认真地倾听,专心致志地听取别人的意见或建议。
何处(hé chǔ)的意思:指不确定的地方或未知的位置。
袈裟(jiā shā)的意思:指佛教僧人穿的衣服,也用来比喻假装虔诚或伪装自己。
空潭(kōng tán)的意思:指没有水的潭,比喻没有人或没有事情的地方。
离言(lí yán)的意思:离开言语,不再说话或保持沉默。
筌蹄(quán tí)的意思:形容人行动不自由,受到限制。
双树(shuāng shù)的意思:指两棵相邻的树木,比喻亲密无间的朋友关系。
天花(tiān huā)的意思:形容言辞夸大,夸张不实。
听来(tīng lái)的意思:根据听到的声音来判断事物的真实情况
往往(wǎng wǎng)的意思:常常,经常
演法(yǎn fǎ)的意思:指按照一定的方法、规则进行表演或表达。也可指用巧妙的言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意思。
言说(yán shuō)的意思:说话必须真实可信,行动必须果断有力。
月华(yuè huá)的意思:指月光,也可以比喻优美的诗文或音乐。
早晚(zǎo wǎn)的意思:指时间迟早会到来,表示某种情况或结果无论如何都会发生。
作家(zuò jiā)的意思:指写作文学作品的人,特指以写作为职业的人。
-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赠讲僧》描绘了一位佛法高深的僧侣形象。首句“吾师能演法”赞美了僧人传授佛法的能力,暗示其讲解佛法如天花般生动且引人入胜。次句“往往落天花”进一步强调了僧人讲经说法时的生动与深刻,仿佛天花般洒落,富有诗意。
“谛听来何处”表达了听者对佛法教诲的虔诚和好奇,暗示佛法的深远来源。接下来,“筌蹄付作家”运用了比喻,将佛法比作捕鱼的筌和蹄,意指僧人以巧妙的方式传授佛法,引导人们深入理解。
“三□翻贝叶”中的“□”可能是漏字,但可以推测是形容僧人翻阅佛经(贝叶指古代写在贝多树叶上的经文)的专注和勤勉。而“双树拂袈裟”则描绘了僧人在禅定中身影,仿佛双树轻轻拂过他的袈裟,象征着僧人的修行境界。
最后两句“早晚离言说,空潭有月华”表达了诗人期待僧人能够超越语言文字的束缚,达到一种无需言传的境地,如同空潭倒映的月光,澄净而深邃,寓意佛法的真谛在于直观体验而非言辞表述。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僧人讲经说法的风采以及佛法的深远意境,体现了作者对佛法的敬仰和对僧人的赞美。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同韩给事观毕给事画松石
海峤微茫那得到,楚关迢递心空忆。
夕郎善画岩间松,远意幽姿此何极。
千条万叶纷异状,虎伏螭盘争劲力。
扶疏半映晚天青,凝澹全和曙云黑。
烟笼月照安可道,雨湿风吹未曾息。
能将积雪辨晴光,每与连峰作寒色。
龙楼不竞繁花吐,骑省偏宜遥夜直。
罗浮道士访移来,少室山僧旧应识。
掖垣深沈昼无事,终日亭亭在人侧。
古槐衰柳宁足论,还对罘罳列行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