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海穿山凭楖栗,填沟塞壑任榛蓬。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荜门(bì mén)的意思:指儿子早早离开家庭,不再依靠父母,独立生活。
初月(chū yuè)的意思:指刚出现的月亮,也比喻初次出现或初次经历的事物。
脚底(jiǎo dǐ)的意思:指某人内心深处的真实想法或感受。
料得(liào de)的意思:预料得到,事先能够预测到。
林泉(lín quán)的意思:指山林中的泉水,比喻清幽幽静的环境。
茅檐(máo yán)的意思:指房屋的屋檐,也用来比喻贫困困苦的生活环境。
阒寂(qù jì)的意思:形容寂静无声,冷落荒凉。
石壁(shí bì)的意思:指坚固、坚定不移的信念或决心。
线路(xiàn lù)的意思:形容事物没有固定的规则或方向。
一线(yī xiàn)的意思:表示极为微弱或微小的差距或界限。
圆通(yuán tōng)的意思:指人的思想开明,能够包容各种意见和观点,处事圆融、灵活,不偏激、不偏执。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隐士在石庵中的生活情景,充满了宁静与自然之美。首句“荜门阒寂倩云封”以简练之笔勾勒出石庵的幽静与与世隔绝之感,仿佛这间小屋被云雾所环绕,远离尘嚣。接下来,“十载林泉不负公”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生活的坚守与热爱,十年如一日地与山林为伴,不为世俗所累。
“透海穿山凭楖栗,填沟塞壑任榛蓬”两句进一步展现了隐士的生活状态和精神追求。他凭借坚韧的意志和力量,穿越重重障碍,无论是大海还是高山,都能克服;面对山谷的沟壑,也敢于填平,象征着隐士不畏艰难、勇于开拓的精神。同时,这里的“榛蓬”也暗喻了自然界的荒凉与挑战,但隐士却能从中找到生机与希望。
“梅依石壁留初月,竹近茅檐纳晚风”则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营造出一种清雅脱俗的氛围。梅花依附于石壁,月光轻洒,竹子靠近茅屋,晚风吹拂,这些意象不仅展现了自然之美,也寓意着隐士内心的纯净与超然。
最后,“料得庵前一线路,几人脚底订圆通”表达了对隐士生活方式的深刻理解与赞赏。料想庵前有一条通往内心深处的道路,只有少数人能够真正理解和实践这种圆融的生活哲学。这句话既是对隐士智慧的肯定,也是对追求内心和谐与宇宙真理的向往。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石庵生活的细腻描绘,展现了隐逸生活的美好与深邃,以及对自然与内心的深刻感悟,体现了明代文人对于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陇上行
沙邱载臭祖龙死,二世流毒势方始。
谁知陇上有英雄,狐啸一声鸿鹄起。
男儿决志四海惊,水深火热援群生。
指挥大权能自握,诸侯听命皆蛇行。
揭竿倡义真豪杰,一夫首难强秦灭。
奈何成败论前贤,吊伐唯称高祖烈。
拟挽歌词三章·其三
四运递更代,精华暗销铄。
形神一夕离,遽尔成徂落。
相送出远郊,幽宫闭广漠。
丰肌岂暂完,蛇孙饱蹊壑。
华堂不复居,山魈款狐貉。
万鬼聚为邻,孤魂何所托。
平生营此躯,百计愁疏略。
绸缪未及终,转瞬随电掠。
人生畴不然,念之徒惊愕。
缅彼古英贤,千秋事如昨。
述怀六首·其一
家贫需禄养,审处唯司铎。
惭无启沃功,知足安素约。
老母年九旬,性亦甘藜藿。
藜藿虽不饱,庶免外患作。
妻孥愚无知,似能同索寞。
食未惯肥甘,粗粝亦踊跃。
文酒惜芳辰,同辈相酬酢。
西山秀色佳,秋高眺林壑。
时亦颇饥寒,欢颜长自若。
自问何能尔,俯仰鲜愧怍。
无求贱亦尊,无贪贫亦乐。
- 诗词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