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兰城的壮丽景色和独特的地理特征,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交融。
首句“兰城锁钥扼山腰”,以“锁钥”比喻兰城在地理位置上的重要性,它如同一把钥匙,控制着山间的要道,形象地展示了兰城作为战略要地的地位。同时,“山腰”二字则暗示了兰城所处的险峻地形,为后续的自然景观描写埋下伏笔。
次句“雪浪飞腾响怒潮”,将兰城周边的自然景观生动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雪浪,既指山间飞溅的雪白瀑布,也暗喻了云雾缭绕的景象;“飞腾”一词赋予了这些自然元素动态感,仿佛它们在空中跳跃、翻滚,展现出一种磅礴的气势。“响怒潮”则进一步渲染了这种动态美,仿佛整个山间都被这股力量所震撼,发出震耳欲聋的声响。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兰城周围的壮观景象,还通过“飞腾”、“响怒潮”等词语,营造出了一种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力,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后两句“日夕忽疑风雨至,方知万里水来朝”,则是对前两句自然景观的进一步深化和思考。日暮时分,原本平静的景象突然让人感到仿佛有风雨即将来临,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实际上是在暗示兰城周围丰富的水源和复杂的气候条件。而“方知万里水来朝”一句,则是对兰城水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直接肯定,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兰城自然环境的赞叹之情。这两句诗通过细腻的心理描写,将读者的思绪从眼前的景象引向更深层次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赞美。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兰城及其周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展现了清末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独特审美情趣和深邃思考,同时也体现了他们对家乡山水的深厚情感。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苦役行
羊角脂,燕尾丝,上官掌粮如掌珠。三版字,半行朱。
十九天狗日,主簿捋髭须。堂上吏,屋下呼。
呼开门,避大姑。王米十八笠,笠笠连罗襦。
老妇三日不下厨,羹汤手办绩麻菇。
缝衣不得身上着,身脱县门心即乐。
谒南海神庙
朱火位南离,灵命蕴川渎。
极望见岛边,浩淼无崖屋。
山翠下添流,日光上回浴。
纵横起神异,须臾天地肃。
鱼鸟失飞沉,岱岳失瞻瞩。
日晚春云阴,江水寒且绿。
芳香去垢秽,衣带长跪束。
神在其左右,佑我东土族。
人物无屯邅,及时播百谷。
方春二三月,田女馈香粟。
桂树为君舟,木兰为君毂。
斿旂具旨酒,江汉遒百禄。
天子遣使臣,远道以文祝。
王其爱玉体,简命将斯复。
老生心皇皇,入庙巡碑读。
日暮松树鸦,点点引归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