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抱影(bào yǐng)的意思:形容人追求虚幻、不切实际的事物。
碧天(bì tiān)的意思:指蓝天,晴朗明净的天空。
残书(cán shū)的意思:指残破不全的书籍,比喻知识浅陋或学问不全面。
参差(cēn cī)的意思:形容不齐整、不齐全的样子。
倒插(dào chā)的意思:指事物顺序颠倒或逆向插入
峰头(fēng tóu)的意思:指山峰的顶部,也比喻事物的高处或巅峰状态。
落霞(luò xiá)的意思:指太阳落下时的霞光,比喻事物走到末尾或接近结束。
一枕(yī zhěn)的意思:一夜之间
朱槛(zhū kǎn)的意思:朱槛是指门槛上涂朱红漆的门。比喻高官显贵的门第。
参差竹(cēn cī zhú)的意思:指事物高低不平,参差不齐。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富有诗意的画面,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集影阁周边环境的美丽与静谧。
首句“朱槛临流映碧天”,以“朱槛”点出集影阁的红木栏杆,与碧水相映成趣,营造出一种温暖而和谐的氛围。“映碧天”则将视线引向广阔的天空,暗示了集影阁位置的高远与视野的开阔。
次句“参差竹树落霞边”,进一步描绘了集影阁周围的自然景观。竹林与树木错落有致,与远处的落霞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画卷。这里运用了“参差”一词,生动地表现了竹树高低不齐的形态,增加了画面的层次感和动态美。
第三句“隔溪倒插峰头月”,将视线拉远,描绘了一轮明月倒映在溪水中的景象。这里的“隔溪”不仅指出了月光与集影阁之间的距离,也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与空间的变换。月光与溪水的结合,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神秘的氛围,仿佛将读者带入了一个远离尘嚣的世界。
最后一句“一枕残书抱影眠”,是整首诗情感的集中体现。诗人以自己的一本书作为陪伴,在月光下安然入眠。这一细节不仅体现了诗人的闲适与淡泊,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美景的深深喜爱和对宁静生活的向往。通过“抱影眠”这一动作,诗人将自己的身影融入到周围环境中,达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境界。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集影阁及其周边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欣赏与对宁静生活的追求,语言简洁而富有意境,情感真挚而深沉。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送刘熙载赴省试
江南山欲穷,地与荆楚错。
君生于其间,秀气郁磅礴。
文章变骫骳,声名久渹硞。
至于吐言谈,风味亦不恶。
如何生寒窘,诗书对藜藿。
天网罗英材,搜猎遍丛薄。
君材万人敌,百鸟避一鹗。
忽从布袖中,盈编出新作。
奇怪惊我前,雷电杂风雹。
行当试殿陛,宏文要追琢。
同游三数公,词艺俱赡博。
上方集多士,谋欲取京洛。
径须陈治安,端不谈冗龊。
致身青云上,去天才一握。
早寄山中人,庶以慰寂寞。
次韵宋希仲贻故人虞仲容一首
乱前交旧今馀几,道故伤时得涕零。
门外溪山无赖碧,眼中须鬓可怜青。
十年持橐气横出,三斗朝天心独醒。
却喜元龙豪放在,不妨下马索银瓶。
先大夫元丰间及进士第荣州伯父喜而赋诗宣和四年信道兄登科某时为著作郎侍立集英殿与观唱名未几信道兄调而归某谨次伯父韵以送之
坐看连名策太常,青云稳上不须忙。
尽收骐骥无中驷,别拣楩楠有豫章。
玉殿桂留今日影,琼林花记昔年香。
闻君补吏成都去,更与重寻旧草堂。
游定林寺
定林何有惟脩竹,急唤清樽趁午阴。
曲槛以南青嶂合,高堂其上白云深。
人犹未识官曹意,风自能披我辈襟。
是夜琴弹醉翁操,笑呼明月作知音。
送蜀僧潮音归乡
野水有善溉,山云忽为霖。
古来出世士,亦有利物心。
上人成都来,袈裟尘土侵。
两屦踏京国,一钵提丛林。
诸公握手旧,孰不低垂簪。
尚陋汤休诗,肯鼓庭兰琴。
独说众妙行,听者开烦襟。
我作五字偈,弥天识潮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