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5月01日(农历四月初四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寄夫·其一》
《寄夫·其一》全文
唐 / 张氏   形式: 古风

久无音信罗帏,路远迢迢遣问谁。

闻君折得东堂桂,折罢那能不暂归。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东堂(dōng táng)的意思:指东方的堂屋,比喻地位显赫、声望极高的地方。

罗帏(luó wéi)的意思:指挂在床前的帷幕,比喻掩饰真相或隐瞒事实。

那能(nà néng)的意思:表示事情的发生或结果完全不可能或不可能实现。

能不(néng bù)的意思:表示不可避免、难以避免。

遣问(qiǎn wèn)的意思:派遣人员去询问或调查。

迢迢(tiáo tiá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或心思思念的样子。

音信(yīn xìn)的意思:音信是指消息、信息的传递和接收。

东堂桂(dōng táng guì)的意思:指人的品德高尚,如同东堂上的桂树一样,芬芳馥郁。

路远迢迢(lù yuǎn chāo chāo)的意思:形容路途遥远。

注释
久:时间长久。
无音信:没有收到信息或书信。
到:送达。
罗帏:古代女子居室的帷帐,此处代指家中或居所。
路远迢迢:形容距离非常遥远。
遣问:派遣询问,此处指托人传递消息。
谁:何人,指不确定的传递者。
闻君:听说你。
折得:获得,此处特指科举中第。
东堂桂:比喻科举及第,源于古代以折桂象征科举成功,东堂指朝廷举行科举考试或庆典的场所。
折罢:折桂之后,即中举之后。
那能:怎能。
不暂归:不暂时回乡,意指应趁中举之机回家乡探亲或庆贺。
翻译
很久没有收到你的消息,这封信跨越遥远的距离,却不知该托何人传递。
听说你已高中东堂之桂,折桂之后怎能不暂时回乡呢?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女词人张氏所作,名为《寄夫(其一)》。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对远方丈夫的深切思念和急迫盼望。

“久无音信到罗帏”,这里“罗帏”指的是窗帘,是古代女子常处之所。没有消息传来,时间似乎变得尤为漫长,这种静候与等待充满了诗人的内心世界。

接下来的“路远迢迢遣问谁”,表达了诗人对丈夫的思念之深,以及寻找消息的迫切。这种情感在古代女性中颇为常见,她们往往因夫出征而孤独守家,内心充满不确定和不安。

第三句“闻君折得东堂桂”,这里的“东堂桂”象征着丈夫手中的成功与荣耀。诗人通过这种意象表达了对丈夫事业成就的关切和骄傲。

最后一句“折罢那能不暂归”,则流露出了一种期盼之情,似乎在询问既然已经取得了成功,为何不能回家与亲人团聚。这里蕴含着深深的相思之苦,以及对家庭生活温馨片段的渴望。

整首诗以其简洁优美的语言,流露出女性细腻复杂的情感世界。在这短短几句话中,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古代妇女对于丈夫、家园和未来的深切关怀。

作者介绍

张氏
朝代:唐   籍贯:唐末单州砀山   生辰:?—904

朱温妻。温少聘之,生朱友贞,封魏国夫人。贤明有礼,温虽刚暴,亦畏之。时时暴怒杀戮,张常救护。或已出师,张以为不然,驰一介请旋,如期而至。早卒。末帝时追谥元贞皇后
猜你喜欢

彦升索春晖亭诗予昔登亭上见凡赋诗率比兴於

雕龙雏老师,块坐司莩灰。
东皇驾青车,先动一信来。
咸池洗日光,拥出扶桑台。
从前幽谷根,细甲亦以开。
百嘉各分荣,差遍岭头梅。
玉壶花箙迟,舒景讵可催。
河冰澌液流,暖意何限回。
要见物化工,无处求枯摧。
晴晖最浩荡,气律浃九垓。
慈母融和心,抚弄从提孩。
明眸照封胡,笑齿发老莱。
君求赋春晖,世岂无邹枚。
孝报日益丰,但先植三槐。

(0)

出塞·城头落日黄云起

城头落日黄云起,断草飞蓬满千里。
红尘一骑踏高回,半夜驱兵渡辽水。
马蹄行尽关山月,燕然山下沙如雪。
负戈泪落暗吞声,烟陇悲笳共幽咽。
我皇有四海,何用穷玄冥。
边人纵戮尽,亦是吾生灵。
先王修德怀四夷,梯航重译归无为。
不使城南征夫怨,三春折尽绿杨枝。

(0)

江提仓生日二首

青锁沈烟暝著沙,鞭蕖云帐晓吞霞。
南金人物无双士,宫锦文章自一家。
赏过十分银汉月,采归千岁海桃花。
蜀仙行劝长生酒,燕寝凝香碧雾斜。

(0)

卢舍那僧舍留别

小沟水縠漾晴晖,上学儿童短褐衣。
犹记飞泉山下路,会成春服舞雩归。

(0)

日击

悬知九折自成医,瘦骨绵绵尚胜肥。
引睡文书满床榻,病儿犹枕乐天诗。

(0)

送冯梦授试礼部

殷树葱笼绣晓暾,马蹄东去乱冰痕。
世收徵诏藏商谷,家有新功刻禹门。
太白夜郎初辱顾,冯唐汉殿欲承恩。
南山报喜通啼鸟,明日荣归鹤有孙。

(0)
诗词分类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山水 思乡 夏天 爱情 元宵节
诗人
陆景初 徐彦若 善生 韦承庆 李琮 滕白 胡梦昱 张纮 干宝 李昪 荀勖 项羽 吴彩鸾 黄宗会 陈函辉 何胤 薛曜 李致远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