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县憩九龙岩》全文
- 拼音版原文全文
行 县 憩 九 龙 岩 宋 /黄 朝 散 金 鳞 玉 角 照 人 寒 ,何 事 清 时 此 蛰 蟠 。甘 泽 不 辞 膏 品 物 ,奚 惭 济 济 舜 朝 官 。
- 翻译
- 金色鳞片和玉质的角反射出寒冷的光芒,为何在太平盛世还要像冬眠的蛇一样蛰伏。
它甘愿为万物提供恩惠,不以身为珍贵之物而感到羞愧,因为在众多贤能的舜朝官员中,它并不逊色。
- 注释
- 金鳞:比喻珍贵或显赫的地位。
玉角:象征纯洁或尊贵。
蛰蟠:比喻隐居或蛰伏。
甘泽:甘甜的雨露,比喻恩惠。
膏品物:指被滋润、受益的事物。
济济:形容人才众多。
舜朝官:指古代贤明君主舜的臣子,这里比喻有德行的官员。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深沉的画面。"金鳞玉角照人寒"运用比喻,将阳光照射在岩石上的情景形容为金鳞(金色鱼鳞)和玉角(玉石般的光芒)反射出的冷冽光辉,营造出一种清冷而神秘的氛围。"何事清时此蛰蟠"则表达了对在太平盛世仍有隐逸之士的疑问,为何要在这样的好时光里选择蛰伏。
接下来的两句诗,"甘泽不辞膏品物,奚惭济济舜朝官"进一步揭示了诗人的情感。"甘泽"象征着恩惠或德泽,"膏品物"则指百姓,诗人赞颂那些愿意无私奉献,不辞辛劳地服务于人民的官员,即使在众多贤能之士中,他们也无愧于舜朝(指政治清明的时代)的官职。
整首诗通过自然景象与人事的结合,既赞美了环境的清幽,又寓含了对官员德行的赞扬,体现了宋代理想化的政治理念和对社会公正的期待。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大禹惜寸阴·其二
岁月人同历,偏殷古圣心。
影占双阙迥,光惜半庭沈。
当旰犹忘食,中宵已正襟。
如将同度意,弥迫及时忱。
密察玑衡运,旁求鼗铎音。
俨凭三尺陛,频验一圭阴。
亮采功无缓,陈谟意可寻。
更闻颁《小正》,应使万民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