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柴门(zhài mén)的意思:指贫苦人家的门户。比喻贫困、卑微的家庭。
地一(dì yī)的意思:地位排在第一,居首位
好客(hào kè)的意思:指待客热情周到,乐于接待他人。
和清(hé qīng)的意思:指和谐、清洁无暇的状态。
灰冷(huī lěng)的意思:形容气氛或心情冷淡、沉闷。
明月(míng yuè)的意思:形容月亮明亮清澈、明朗动人,也用来比喻人的才情出众、光彩照人。
蘧庐(qú lú)的意思:蘧庐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一个人的住所或居所。它也可以用来形容一个人的家庭背景或社会地位。
若个(ruò gè)的意思:形容态度或表情冷漠、不在意的样子。
时菊(shí jú)的意思:比喻才华出众的人或物在适当的时间才能展现出自己的价值。
思省(sī shěng)的意思:思考、考虑
天地(tiān dì)的意思:
◎ 天地 tiāndì
(1) [heaven and earth;universe;world]∶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会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天地之闻。——清· 黄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动天地。——明· 张溥《五人墓碑记》
(2) [scope of operation;field of activity]∶比喻人们活动的范围
(3) [nature;be tween Heaven and earth] 指天地之间,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吕氏春秋·慎行论》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调剂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养人也。榛丛(zhēn cóng)的意思:形容杂乱无章、纷杂复杂的景象或事物。
- 翻译
- 秋日菊花散落在榛树丛中,偏远的柴门前一片宁静。
谁说村里待人冷漠少,明亮的月光与清冷的影子相伴。
天地间仿佛一间简陋的房屋,我懒得去思考梦境之事。
又有谁知道我的懒散是真实的,我的心已经冷得像灰烬。
- 注释
- 时菊:秋季的菊花。
碎:散落。
榛丛:榛树丛。
地僻:偏远。
柴门:简陋的木门。
静:安静。
谁道:谁说。
村中:村里。
好客稀:待人冷漠少。
明月:明亮的月亮。
清影:清冷的影子。
天地一蘧庐:天地就像一间简陋的房屋。
梦事:梦境之事。
慵思省:懒得去思考。
若个:哪个。
知:知道。
余懒:我的懒散。
真:真实。
心已如灰冷:心已冷得像灰烬。
- 鉴赏
此诗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隐逸田园的生活状态。"时菊碎榛丛,地僻柴门静"勾勒出一个秋意浓重、环境幽静的画面,其中“时菊”指的是时令的菊花,而“榛丛”则是丛生的荆棘,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自然界的荒凉。"地僻柴门静"更强调了这种隐逸的氛围。
接着,“谁道村中好客稀,明月和清影”表达了一种对人世冷暖的淡然,以及对超凡脱俗境界的向往。在这个宁静的夜晚,诗人感受到的是月亮与自己的清净相影,而非尘世间纷扰的人事。
"天地一蘧庐,梦事慵思省"则进一步深化了这种超然物外的情怀。"蘧庐"指的是简单的茅屋,这里形容的是诗人与自然之间和谐共生的状态。而“梦事”则是对往昔岁月或世间纷争的一种轻描淡写,表明了诗人对过去的回想已经不复杂思索,只剩下慵懒的省察。
最后,“若个知余懒是真,心已如灰冷”则透露了一种深刻的心境。"若个"即“有人”,这里指的是能够理解诗人这种超然脱俗之情怀的人。而"心已如灰冷"则形容了诗人内心的平淡与宁静,就像熄灭后的灰烬,再无热情和欲望。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归于自然的心愿。诗中的意境清新脱俗,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体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情操。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京兆尹厅前甘棠树降甘露
内史用尧意,理京宣惠慈。
气和祥则降,孰谓天难知。
济旱露为兆,有如埙应篪。
岂无夭桃树,洒此甘棠枝。
玉色与人净,珠光临笔垂。
协风与之俱,物性皆熙熙。
何必凤池上,方看作霖时。
逢博陵故人彭兵曹
曲阳分散会京华,见说三年住海涯。
别后解餐蓬蔂子,向前未识牡丹花。
偶逢日者教求禄,终傍泉声拟置家。
蹋雪携琴相就宿,夜深开户斗牛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