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雷雨将至,蛰龙即将苏醒的景象,以及洞穴中苍翠欲滴的岩石。诗人以“蜕龙洞”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历史典故,通过“刘累”和“叶公”这两个名字,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也隐喻了人事的变迁与自然界的和谐共生。
首句“雷雨何时起蛰龙”,以问句形式开篇,营造出一种期待与紧张的氛围,仿佛在询问大自然何时会释放出蕴藏的力量,让蛰伏的生灵得以复苏。这里的“蛰龙”象征着潜在的力量或被压抑的事物,预示着即将发生的变化。
次句“苍痕夭矫石岩空”,描绘了一幅岩石上青苔蔓延、生机勃勃的画面。这里的“苍痕”指岩石上的青苔,以其生长的姿态展现出自然界的顽强生命力。“夭矫”一词生动地刻画了青苔在岩石间蜿蜒曲折、自由生长的情景,充满了动态美。
后两句“不绿嗜好寻刘累,定向人閒试叶公”,运用了两个历史典故。刘累是传说中的豢龙氏,擅长驯养龙;叶公则是古代传说中对龙极为痴迷的人物。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与人类关系的思考。一方面,刘累对龙的嗜好可能过于单一,忽略了其他事物的价值;另一方面,叶公对龙的追求似乎过于表面化,缺乏深入的理解。诗人借此提醒人们,在面对自然时,不应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欣赏或利用,而应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和尊重。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细腻描绘和历史典故的巧妙引用,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与人类关系的深刻洞察,以及对和谐共生理念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次韵致政华殿丞怀旧见寄
佩韘相从四纪前,鲤庭论契荷忘年。
文如潘陆倾江海,学造重黎绝地天。
簪绂弃来名已厌,乡闾归后乐应全。
冥飞尚隐樊笼旧,未副初心愧昔贤。
同事閤使见问奚国山水何如江乡以诗答之
奚疆山水比东吴,物色虽同土俗殊。
万壑千岩南地有,扁舟短棹此间无。
因嗟好景当边塞,却动归心忆具区。
终待使还酬雅志,左符重乞守江湖。
偶书
自古挑才扬,暨汉多书木。
才木虽不同,一音贯吴蜀。
大道无异同,奚庸析耳目。
千载觉者几,迩来帝锡福。
所知馀百人,宗祖慈湖麓。
天地吾施生,四时吾继续。
日月吾光明,变化吾机轴。
夫人同此机,宇内皆吾族。
惟日用不知,被褐而怀玉。
礼三百三千,是谁不备足。
父母谁不爱,弟幼谁不育。
事上谁不敬,对宾谁不肃。
步步在杏坛,句句香芬馥。
群峰穿白云,碧流响松谷。
谆谆帝诲我,敢不拱承嘱。
夙兴笔此诗,既复从首读。
此读人不闻,惟有庭前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