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诗句网 2025年04月17日(农历三月二十日) 乙巳蛇年 星期四
当前位置:小诗句网 > 诗词大全 > 《仓部弟和前韵再得五首·其一》
《仓部弟和前韵再得五首·其一》全文
宋 / 刘克庄   形式: 五言绝句  押[先]韵

节腹羞浮食徐行疾颠

仙须有癯相,贵亦出长年

(0)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长年(cháng nián)的意思:长时间、很久的年头

出长(chū cháng)的意思:指人或事物的发展、壮大。

浮食(fú shí)的意思:指人们追求享乐、贪图安逸、不务实际的生活态度。

疾颠(jí diān)的意思:形容变化迅速,转折突然。

畏疾(wèi jí)的意思:害怕生病或害怕疾病。

徐行(xú xíng)的意思:缓慢行走,步履轻缓。

翻译
他节制饮食以保持谦逊,行走缓慢以防跌倒。
修道之人应有清瘦之貌,尊贵也源于长久的修养。
注释
节腹:节制饮食。
羞:感到羞愧或谦逊。
浮食:过多或奢侈的食物。
徐行:缓慢行走。
畏疾颠:害怕快速导致的跌倒。
仙须:修道者应有的特征。
癯相:清瘦的外貌。
贵:尊贵。
出长年:源于长期的修养和积累。
鉴赏

这两句诗是刘克庄在《仓部弟和前韵再得五首(其一)》中所写。诗人通过这些字句表达了一种超脱世俗、追求长寿与精神境界的愿望。

"节腹羞浮食,徐行畏疾颠"这两句,意味着作者倡导一种生活哲学,即控制饮食,不贪图美味,以免生病。这也反映了古人对于养生的重视,同时也是对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追求。"羞浮食"表明不贪恋无益之食,保持节制;"徐行畏疾颠"则是说在行动上要谨慎,以防患病或跌倒。

接下来的两句"仙须有癯相,贵亦出长年"更深了一层。这里的“仙”指的是道家中的长生不老之境界,而“癯相”则是形容仙人的神态,意味着作者渴望达到这种精神状态。最后,“贵亦出长年”表达了作者认为真正的尊贵和价值在于能够长久地存在下去。

整体来看,这两句诗通过对节制饮食和追求长寿的描述,展现了作者对于生命质量与精神层面追求的重视。

作者介绍
刘克庄

刘克庄
朝代:宋   字:潜夫   号:后村   籍贯:福建莆田   生辰:1187~1269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
猜你喜欢

题赵昌父山居八咏·其八青毡堂

客来借毡看,笑指一书策。

不管卖不行,且图偷不得。

(0)

题浏阳县柳仲明致政云居山书院

云居山高三万尺,下插浏江上撞日。

柳下和风百世师,有孙避地来筑室。

奕叶隐居三百年,栽桃种杏今满川。

当家相传一破砚,此外文字九千卷。

旄头毕方书散亡,维仲明父再耿光。

木叶衣裳野蕨肠,牙签玉轴还堆床。

更于山下起高阁,竹户松窗照林壑。

阁上诸郎夜诵声,太一真人降云鹤。

向来有子中文科,泮宫弹琴咏菁莪。

柳氏门闾人刮目,仲明依旧一渔蓑。

(0)

题李子立知县问月台

高台走上青天半,手弄银盘濯银汉。

唤起谪仙同醉吟,一面问月一面斟。

初头混沌鹘崙样,阿谁凿开一为两。

是时燧人犹未胎,那得火铸银盘来。

此盘能团复能缺,团是谁磨缺谁齧。

中有桂枝起秋风,何处移来秧此中。

谪仙似痴还似黠,把酒问月月无说。

老夫代月一转语,月却问君君领否。

君能饮酒更能诗,一夕无月君不嬉。

月能伴君饮百斛,月能照君诗万玉。

君但一斗百篇诗,莫问有月来几时。

谪仙远孙證明著,笑脱乌纱看月落。

(0)

新霜

得得今年未有寒,天公小靳不全判。

欲呈瑞雪飞花样,先遣浓霜起草看。

瓦脊生尘总琼玉,梅梢著粉忽琅玕。

老夫到老嫌冬热,十指朝来出袖难。

(0)

寄题刘巨卿家六咏·其三拙庵

天下无个事,巧著事便生。

濂溪一赋在,座右不须铭。

(0)

舟中买双鳜鱼

金陵城中无纤鳞,一鱼往往重六钧。

脊梁专车尾梢云,肉如大武千秋筋。

小港阻风泊乌舫,舫前渔艇晨收网。

一双白锦跳银刀,玉质黑章大如掌。

洞庭枨子青欲黄,香肤作线醯作浆。

供侬朝吃复晚吃,秃尾槎头俱避席。

可怜秋浦好秋山,侬眼未饱即北还。

江神挈月作团扇,一夜挥风卷波面。

留侬看山仍看江,更荐鲜鱼庖玉霜。

江神好意那可忘,江神恶剧那可当。

(0)
诗词分类
读书 七夕 春天 爱国 哲理 送别 端午节 思念 友情 月亮 重阳节 人生 寒食节 悼念 赞美 中秋节 田园
诗人
汪精卫 聂绀弩 朱孝臧 耶律倍 吴佩孚 马一浮 张瑞玑 溥心畬 周钟岳 张元济 许世英 吴宗慈 李烈钧 马占山 陈叔通 熊式辉 胡适 唐生智
诗词赏析
名句欣赏

Copyright © 2025 小诗句网

本站提供古诗原文及赏析、诗人简介及诗词名句大全。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鲁ICP备2023034539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