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谶·其八》全文
- 鉴赏
这首诗出自南北朝时期的禅宗祖师菩提达摩之手,名为《谶(其八)》。诗中所表达的是一种超脱世俗、心性纯净的境界。
“三四全无我”,意味着在诗人眼中,世间万物皆是空相,没有固定的自我存在。这种观点体现了佛教中“无我”思想的核心,即一切现象都是因缘和合而生,没有永恒不变的自我主体。
“隔水受心灯”,这里的“心灯”象征内心的光明与智慧。诗人仿佛在水中看到自己的心灯,暗示通过内心的观照,能够洞察事物的本质,达到心灵的净化与觉醒。
“尊号过诸量”,“尊号”在此可能指代对事物的尊重与敬仰,“诸量”则代表各种衡量标准或尺度。这一句表达了诗人超越了世俗的评判与标准,对一切事物持有平等与尊重的态度。
“逢嗔不起憎”,面对他人的愤怒或不满,诗人选择不产生怨恨或敌意,而是以宽容与理解的态度去面对。这体现了禅宗中“慈悲为怀”的精神,以及对内心平和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展现了诗人对生命本质的深刻洞察,以及在纷扰世界中保持内心平静、慈悲为怀的生活态度。它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对禅宗哲学思想的生动诠释。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