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在疏篱断垣里,背堤临水少人家。
-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天堤岸上的一幅生动景象。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丽。"高高下下十五里,白白红红千树花",开篇即以广阔的视角,展现了春天花海的壮丽景色,高低错落的十五里路程中,白花与红花交织成一片,色彩斑斓,美不胜收。
接着,“总在疏篱断垣里”,诗人巧妙地将自然美景与人工痕迹相结合,疏篱断垣虽非刻意布置,却恰到好处地点缀其间,为这幅画卷增添了人文气息和历史感。这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存,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美的深刻感悟。
最后,“背堤临水少人家”,在这样的美景之中,却显得人烟稀少,仿佛是大自然的恩赐,让这美好的景色得以独享宁静。这种空灵之感,更添了几分诗意,让人仿佛能感受到春天的气息,听到花开的声音,看到流水的轻吟,体会到一种超脱尘世的宁静与美好。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情感的抒发,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也传达了诗人对自然、生活的热爱与赞美,以及对宁静、和谐生活的向往。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遂宁社稷坛与风雷雨师之坛混为一区其间多悖礼者某偶摄郡事因为随事釐正
始余求诸社,穷巷窈而曲。
草阴荒蒙茸,林影乱朴樕。
其中有屋庐,其下主以木。
社稷风雨雷,皆于此乎告。
趋闇不求阳,如丛祠而局。
就简不辨方,如古墓而族。
引我拜乎上,高床被茵褥。
使我视所陈,纸币荐芗烛。
爵不以坫寘,酒不以茅缩。
牲不以碑丽,斋户不以宿。
于礼无所稽,承讹已云熟。
从之则咈余,不从亦违俗。
是心既不慊,虽暂亦为渎。
屋不受天阳,此岂容有屋。
先易其甚者,馀事踵相属。
其有不逮为,则以告新牧。
约客十有二人汎舟东山分韵得大字
乐莫乐良朋,同胞瀛海内。
矧复聚此州,此乐无乃太。
晨策披曾巅,夕篙汎晴濑。
羲和鉴余衷,为我祛宿霭。
空碧堕清镜,帝青倚高盖。
明矑照鸥心,遐思绝鹏背。
信知好乾坤,不出天地外。
人生两仪间,豁豁如许大。
万古同一流,谁能与心会。
丁宁黄头郎,为我勉乘载。
直下涪武江,合处看重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