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许浮屠氏,铙呗恣□□。
□□有病死,信巫不信医。
鞭笞(biān chī)的意思:指用鞭子抽打,比喻严厉批评或严酷待遇。
不赀(bù zī)的意思:指人品质低下,无法得到他人的尊重和器重。
不信(bù xìn)的意思:不相信、怀疑
不若(bù ruò)的意思:不如,不及,不及格
不存(bù cún)的意思:不存在、无法实现
儿女(ér nǚ)的意思:指子女,泛指儿子和女儿。
浮屠(fú tú)的意思:比喻虚幻的事物或空中楼阁。
佛事(fó shì)的意思:指佛教的事务或仪式。
高堂(gāo táng)的意思:指家庭的大厅,也泛指家庭。
禁严(jìn yán)的意思:严厉禁止,严格执行
哭泣(kū qì)的意思:哭得声音很小,几乎发不出声音。
里巷(lǐ xiàng)的意思:指狭窄的巷子或小街道,也用来形容人口密集、繁华热闹的地方。
岂不(qǐ bù)的意思:表示反问或加强语气,意为“难道不是吗?”、“难道不会吗?”等。
七篇(qī piān)的意思:指事情或文章分为七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自己的内容。
儒业(rú yè)的意思:指儒家学说的事业或事业中的学问。
若是(ruò shì)的意思:如果是,假如,如果
丧仪(sāng yí)的意思:指丧失亲人或亲人去世的礼仪。
讪笑(shàn xiào)的意思:暗中嘲笑、讥讽别人。
市声(shì shēng)的意思:指城市中繁忙的喧哗声音。
世事(shì shì)的意思:指世间的事情、事物。
十七(shí qī)的意思:指十七岁的年龄,也可以泛指年轻人。
夜禁(yè jìn)的意思:夜晚时禁止外出或活动。
一家(yī jiā)的意思:指整个家庭,也可指一个行业或组织的全部成员。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社会的动荡与人心的不安。诗中通过对夜晚城市景象的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秩序的混乱和人们精神生活的空虚。
"钟动市声绝,夜禁严鞭笞" 这两句设置了一种紧张而又静谧的氛围。古代中国常用更漏来报时,而这里却是“钟动”,可能指的是一种非正常的时间标记,或者是对传统秩序的打破。市声绝,可能意味着人们的活力与欢声笑语都已消失;夜禁严,则表现了当权者对于社会控制的紧张。
"独许浮屠氏,铙呗恣□□" 这里的“浮屠”应指佛塔或寺庙,“铙呗”则是念经声。这里可能是在描绘人们在精神信仰上的茫然,寻求超脱现世苦难的方式。
接下来的几句 "信巫不信医。既死又信佛,佛事殊不赀" 揭示了当时人对于生死、病痛的无助和迷茫,以及对传统医学与宗教信仰的困惑。
"儿女数欢戏,顿失哭泣悲" 这两句则是对生活中快乐瞬间转瞬即逝的描写,同时也是对生命脆弱性的感慨。
接着 "一家不若是,里巷讪笑之" 描述了人们在面对苦难和死亡时的无奈与嘲讽。这里可能是在暗示社会道德的沦丧以及人伦关系的冷漠。
最后 "高堂十七篇,岂不存丧仪。世事无一古,儒业偏独衰" 则是对传统文化遗产与学术研究的反思。在这里,高堂十七篇可能指的是经典或某种学问的精髓,但这些已经无法找到真正的传承者,只剩下空有其名。"儒业偏独衰" 则表达了对儒家文化在当时社会中的衰败感慨。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对夜晚城市景象、人们信仰迷茫、生活的无常以及传统文化的失落等多个层面,展现了一个动荡不安、精神信仰受挫、道德沦丧的时代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