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浸端溪月,纹藏古歙峰。
- 诗文中出现的词语含义
-
笔下(bǐ xià)的意思:指文学作品中的描写或刻画。
端溪(duān xī)的意思:指站在溪边,端着水往前走。比喻做事情小心谨慎,避免出错。
方寸(fāng cùn)的意思:指心思、思虑、心情等的状况。
鸲眼(qú yǎn)的意思:形容人眼神犀利,充满警觉。
寒窗(hán chuāng)的意思:指在寒冷的冬天里坐在窗前读书,比喻艰苦的学习过程。
可怜(kě lián)的意思:
[释义]
(1) (形)基本义:值得怜悯。
(2) (动)怜悯。
(3) (形)(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构成]
动宾式:可|怜
[例句]
可怜的孩子。(作定语)不能可怜人。(作谓语)知识贫乏得可怜。(作补语)良质(liáng zhì)的意思:指优质的脂肪,比喻优秀的人或物。
马肝(mǎ gān)的意思:形容人心胆小怕事。
迎逢(yíng féng)的意思:迎接相遇,迎头赶上
- 注释
- 断璧:残缺的玉璧。
良质:优良的质地。
寒窗:简陋的书窗。
雅供:高雅的享受。
点分:墨点分布。
鸲眼:鸲鹆的眼睛。
秀:秀丽。
色渍:色彩深染。
马肝:形容颜色深沉。
岩浸:砚台浸润。
端溪月:端溪的月光。
纹藏:纹理隐藏。
古歙峰:古歙的山峰。
可怜:可爱。
方寸石:小小石头。
笔下:笔下。
迎逢:相遇书写。
- 翻译
- 残缺的玉璧展现出优良质地,简陋的书窗足以提供高雅的享受。
墨点如鸲鹆(一种鸟)的眼睛般秀丽,色彩深沉如马肝般浓郁。
砚台浸润着端溪的月光,纹理隐藏着古歙(地名,以产砚著名)的山峰之影。
这小小的方寸之地的石头,却在笔下经历了多少次相遇与书写。
-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袁说友所作的《试砚》,通过对一块砚台的细致描绘,展现了其独特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内涵。"断璧推良质",以断壁比喻砚台的质地优良,暗示其来历不凡;"寒窗足雅供",则表达了砚台在清寒书斋中作为文人墨客高雅之物的地位。接下来的"点分鸲眼秀",形容砚面如鸲鹆(一种鸟)的眼睛般秀美,"色渍马肝浓"则以马肝的色泽形容砚色的深沉。
"岩浸端溪月",将砚台与名贵的端溪砚石相联系,端溪砚因产于端州而闻名,此处的"月"字增添了砚石的温润质感;"纹藏古歙峰",进一步描绘砚面的纹理如古歙山脉般起伏,富有自然之美。最后两句"可怜方寸石,笔下几迎逢",表达了对砚石虽小却能承载大千世界的感慨,以及砚与文人之间深厚的情感交流。
整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比喻,赞美了砚台的品质和文化意蕴,体现了诗人对文房四宝的热爱和对传统文化的敬仰。
- 作者介绍
- 猜你喜欢
二月二日东屯感怀
春波渺渺柳依依,芳草侵街蛱蝶飞。
万景横陈空物是,一区幽僻念人非。
沉悲逝者去不返,自挽已而今曷归。
回首鹡鸰原上路,感怀赢得泪沾衣。
水龙吟·其二
庆流阅古无穷,相门又见生名世。
致君事业,全如忠献,经天纬地。
十二年间,挺身为国,勋庸知几。
便书之竹帛,铭之彝鼎,勤劳意、竟谁记。
一自平章庶政,觉人心、顿然兴起。
朝廷既正,乾坤交泰,华夷欢喜。
行定中原,锦衣归相,分茅□□。
看貂蝉绿鬓,中书上考,过三千岁。
和何枢密题楚颂亭韵
山林与钟鼎,各了一世缘。
千年眉山翁,生气犹凛然。
菟裘视阳羡,卖剑将老焉。
此志空泉扃,禾黍荒故园。
尚馀种橘帖,会有异世贤。
西清广川公,文翰郁双全。
新篇来西枢,句句清可弦。
廊庙须公归,宁容一壑专。
九重最深眷,每转从谏圜。
绝唱今寡和,惜哉坡已仙。
回视楚臣些,并驰争孰先。
况复黄绢碑,光耀荆溪边。
此亭会不磨,名与两公传。
几株罗潇湘,便觉饶风烟。
不比濯锦江,桤木须三年。
行矣凉飙起,霜满千崖巅。
香雾喷四坐,满引杯垂莲。